留守伴随缺憾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九岁女孩芹芹给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发了三条短信,称自己正站在五楼窗台上准备跳下去。父亲紧急向警方求助,并委托亲朋好友前来查看,发现是虚惊一场。原来,芹芹的父母长期走南闯北在外施工,她太想念父母了,于是给父亲发了三条短信,想让他们回来。

      有研究发现,由于跟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之中,普遍存在心灵关怀缺失,他们的性格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淡、孤独;

      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自控能力不强;

      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

      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

      五是抑郁压抑,忧郁不安;

      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

      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

      很多时候,留守的孩子只能在电话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父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关注较多,而对孩子情感、精神、心灵层面的发展状况关注较少。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当孩子在老家感冒发烧的时候,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孩子学习落后的时候,我们都在思念他们。我们一直很心酸,无能为力,只能在电话里听一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希望得到帮助,但希望又渺茫。”——在给予留守孩子父母理解的同时,又不得不强调,尽管他们离开孩子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给予孩子亲情和温暖,因为亲子关系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关爱都不能代替的,父母对孩子的亲情和温暖永远都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曾经是留守儿童的晓辉,父母在他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外出务工,他和年迈的爷爷在老家一起生活。“在我升入高三的时候,考虑到我要参加高考,妈妈才回家照顾我的日常生活。在爸妈外出打工之初,我非常想念他们,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像失去了什么,但又说不清楚到底缺的是什么。我最高兴的时候是爸爸打电话回家,但是每次放下电话,我心里又会很失落。有一年,爸妈把我带到工地过暑假,我看到父母每天在工地上汗流浃背,卖力干活,心里十分心疼和感动。爸妈在外打工是为了自己有学上,所以我要争气,好好学习。之后,每当我想念爸妈的时候,就会回忆起他们干活的样子,内心就会给自己鼓劲。”晓辉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发生了很大转变,除了成绩有明显进步外,还学会了做饭、打扫屋子等家务。

      在一定程度上,留守生活是留守孩子生命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际遇。在人生际遇面前,人生航向会发生很大转变。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巨大的生命潜力,只要给予适当引导,唤醒和激发出他们的生命潜力,就可以促使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干那些学业成绩比较差的留守儿童来讲,他们很难获得教师的赞许和肯定,他们本来缺少亲情关爱的心灵会更加灰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