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木偶匹诺曹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那么当你推开门,将会看到满大街都走着长鼻子的人。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你自己。 资料1:美国新泽西州约翰逊医学院的刘易斯博士做过人类谎言的相关研究:每人每天平均讲最少25次的谎话。刘易斯称:“我们会不自觉地向人家撒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撒谎。大部分的谎言是出于礼貌的应对,如‘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我今天不能来了,我不太舒服’、‘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我今天也玩得很开心啊,之后再跟你联络’……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世界并不诚实。” 资料2: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也做过与人类谎言相关的研究:人们在日常交谈时,他带上隐蔽的摄像机录下现场情景。然后,研究人员一边观看录像带,一边统计人们在交谈中说谎的次数,结果令人吃惊:人们平均每10分钟就会说3个谎言。 是的,每个人都说过谎。不论你是孩子,还是爸爸妈妈。谎言对孩子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孩子们会因为什么跟父母说谎?孩子们最无法忍受来自谁的谎言?孩子们对于谎言的态度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中小学生对“说谎”的各种看法,1087名来自北京、江苏、重庆、山东的11岁至17岁的中小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中小学生最不能忍受被好朋友欺骗,却对父母说谎持宽容态度 ◆发现1:四成以上中小学生认为在生活中,身边的同学比较爱说谎 “你觉得在生活中,谁比较爱说谎?”这是我们为中小学生们设计的第一道单选题,选项包括同学、父母、老师,也包括自己。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43.85%)中小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比较爱说谎,在所有选项中排第一位。选择父母爱说谎的只占了12.25%,选择自己的占6.71%,选老师的占3.42%,另有24.18%的中小学生选择了没有留意。 难道孩子们比大人更爱说谎吗?难道孩子们之间充满了欺骗?当然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仔细思考,原因有这样几点:1.孩子的谎言通常较容易被人识破;2.在孩子面前,父母或老师往往不需要通过说谎达到目的,他们的智慧、权威、自由度都高于孩子;3.孩子之间共同语言多、互动多,这个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谎言。 ◆发现2:七成以上中小学生最不能忍受被好朋友欺骗 “被好朋友欺骗有种被出卖的感觉。” “我有心事都和好朋友倾诉,如果被好朋友欺骗了,还有谁可以信赖?” “我付出了真心,不希望换来欺骗。” “交到一个朋友已经很难,成为好朋友就更难。所以如果被好朋友欺骗,会让我觉得难以接受。” 以上这些说法几乎能够代表所有选择“不能忍受被好朋友欺骗”的孩子们的想法。在他们的问卷中,“被出卖”、“付出了真心”等词汇被经常性地提及。很明显,这部分中小学生认为,被好朋友欺骗会有强烈的被出卖感,这种感觉会让人很不舒服。而选择父母或老师的孩子则很少会这样表达,他们不能忍受的理由大多为——“大人要我们做诚实的人,但自己却不诚实,骗人,不应该”。 这是一个挺有趣的发现。孩子之所以对自己的好朋友更加“苛刻”,是因为他们也付出了。友谊需要双方共同付出信任、付出情感,这是孩子第一次自主地选择和经营一段关系,因此会更为在意。而父母之爱更趋向于天性,教师的爱则更趋向于职业需要,面对这样两种无私的爱和关怀,即便被欺骗,孩子也往往会较为理智宽容地对待。这从接下来孩子们对父母撒谎时选择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发现3.近七成中小学生面对父母撒谎选择宽容对待 “当你发现父母对你说谎时,你会做什么?”调查显示,68.41%的中小学生选择了“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说谎,试着谅解他们”;17.52%的中小学生选择“很快指出他们的谎言,并表达自己的不满”;7.03%的中小学生选择“什么也不会做,但以后可能不会太相信他们”。 总体看来,孩子们对父母说谎持较为理性和宽容的心态。这一方面源于父母对孩子说谎,出发点可能并不是出自恶意,比较容易被谅解;另一方面,同为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或冲突后,解决问题、达成谅解是获得心理平衡的最有效途径,谁会与朝夕相处的人计较那么久呢?即便当时无法宽容,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化。 但是,这是否能说明父母说谎对孩子基本不构成影响呢?先来看看父母通常会对孩子撒哪些谎吧。 中小学生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谎话是什么?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孩子,并且将他们的回答做了简单归类。这些回答基本涵盖了父母可能对孩子说的大部分谎言。 “违背承诺”类: “经常说考试考差了不骂我,可每次考完试后都骂我!” “一件很想被保密的事,他们知道后说:‘我们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然后转身告诉了别人(甚至是当笑话来说)。” “你先给我压岁钱我帮你存,等你用时我再还给你。结果没有还,被他们用掉了。” “有一天告诉我可以为我买一样东西,可事后又特不耐烦地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不要成天脑子里都装的是那些没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