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撒谎孩子为何无悔过之意

作 者:
林红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2岁的男孩小力淘气得有些出了圈。上课不守纪律,作业经常不完成,还时常和同学打架。他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利用各种办法捉弄同学,比如用粉笔头砸同学的后脑勺,往女同学的桌斗里放吓人的昆虫,而当同学被捉弄得哇哇大哭时,他不仅没有同情之心和后悔之意,反而还洋洋得意,老师批评他时,他不仅不承认错误,还撒谎欺骗老师,不服从管教。从三年级开始,小力经常逃学、旷课,甚至偷拿家里的钱后离家出走。六年级的他在校园里有个“带头大哥”的绰号,他用从低年级同学手中抢来的钱买零食、玩具,请“小弟们”去游戏厅。

      小力的妈妈痛苦地说:“老师几乎每周都要请家长,这样的日子似乎没有尽头。孩子到底怎么了?”

      小力的情况属于儿童品行障碍,如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发展到触犯法律的地步,成为少年罪犯。

      其实,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一部分人也会出现说谎、逃学、偷窃等现象,但只是偶尔出现。如果有的孩子频繁出现上述现象,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他们很可能患上了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悔过之心,拒绝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承担责任,而且大多数有较强的攻击性,容易大发脾气。他们常反复、持续出现反社会、攻击或对抗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不服从、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纵火、虐待动物、性虐待和躯体虐待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了他人或公共利益。

      国外研究发现,品行障碍的患病率是3%~16%,国内为1.5%~13.6%,多数在儿童晚期或青少年早期开始起病,男孩较为多见。

      品行障碍的起因比较复杂,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生物学方面的因素

      存在品行障碍的孩子在生活早期遭受的各种有害的生物因素(如早产、异常分娩等)明显比正常儿童多。这些孩子的大脑里,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水平降低,低浓度的5-羟色胺与冲动和攻击性行为有关。

      有研究发现,早年养育过程中表现出困难气质类型的儿童,比如从小多动、攻击性强等,后期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偏高。

      另外,遗传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若父母有这些方面的问题,孩子多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力从小淘气,容易发脾气,而提起小力的爸爸,妈妈难过地说小力不到一岁,夫妻就分居了,后来还是离了婚。妈妈无奈地说,小力的顽劣真的很像他爸爸。

      心理方面的因素

      存在品行障碍的孩子往往缺乏解读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通常具有情绪不稳、好攻击、冲动和适应不良等心理特点。他们常采用“视他人为敌”的原则,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较少而且不奏效,也较少考虑攻击行为的后果。

      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初,当孩子表现出不服从的行为时,父母如果常常表现为愤怒、厌烦、斥责、排斥,就会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此外,父母缺乏关爱、缺乏接触性的爱抚,也会让儿童产生不安全感或过度寻求关注,从而出现品行障碍。

      环境方面的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品行问题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包括父母管教儿童的方法不当、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家庭成员之间亲密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婚姻不和睦、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尤其是父母有犯罪史、酒精依赖和反社会行为等情况。

      当然,小伙伴之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学者认为,一些违法行为是在团体中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另外,有的儿童一旦有过违纪行为,周围人很容易对他形成一种不太好的看法,给他们贴上标签,这样不仅使周围人对孩子的过失行为变得敏感和关注,也容易促使他们的违纪行为重复发生。受到处罚的青少年很容易改变态度,以更强烈的攻击和反社会行为来报复权威。

      总之,虽然品行障碍的病因仍不很清楚,但总的倾向是这类儿童存在生物学方面的易感性,又存在个体心理的异常,在不良的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最终发展为品行问题。

      如何帮助存在品行障碍的孩子?

      童年期持续性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往往是成年期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先兆,约40%的品行障碍儿童可发展为成人期反社会人格障碍,在其成长过程中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障碍。品行障碍儿童热衷于许多危险行为,他们是意外伤害、物质依赖、自杀、性病、违法犯罪的高风险人群,他们因品行问题导致早逝的比例比普通儿童高出5倍之多。因此,对他们实施早期预防和干预十分重要。

      让有品行问题的孩子回归健康、平稳的生活轨道,采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来约束他们,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治疗不可少

      对于家庭而言,可能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为家庭成员及孩子本人提供行为或家庭治疗。

      有研究发现,多数孩子的品行问题将持续存在,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攻击性的特点,要想使孩子在长大成人后能有较好的发展,保持家庭的完整可能最为重要。与此同时,一些行为矫正的方法也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正向强化法,即在良好行为之后给予鼓励或奖励,促进其适应社会的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消退法,即用漠视、不理睬的态度来减少和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另外,由于品行问题儿童存在认知偏差,所以,还需要通过人际交流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冲动和情绪控制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来帮助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