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性”无需色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医生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本被媒体称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性教育教材”的《成长的脚步》未经正式公开就引发了各方的激烈争论。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3日紧急辟谣,称北京市目前没有性教育教材的编写计划、试点计划和推广计划。且不论公共信息又跟老百姓开了个“小玩笑”,关键在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谈“性”色变。

      孩子眼中的“性”很单纯

      “人类繁衍后代是靠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像游泳健将,他们都想找到卵子做新娘,形成一个新生命……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保证精子顺利进入子宫、输卵管,尽早和等在那里的卵子相遇并结合。”

      看到带有阴道、阴茎的语言,以及性交过程的卡通插图,父母们似乎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质疑这本性教育读本尺度过大,甚至有人把它贴上“黄色”读物的标签。

      然而,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些词语果真如此不堪吗?

      深圳市性学会会长陶林曾参加过一个学校的性教育知识竞赛,在男女学生抢答环节,有一位男生抢到一题回答的是“什么是月经”,而女孩偏偏又抢到“什么是遗精”,无论是男女生都回答得非常清楚准确。但他发现在孩子们回答的过程中,反倒是一旁的老师们经常会脸红。

      “孩子们之所以表现得那么轻松,是因为他们只把这些名词看成是医学名词,对他们而言,只是在学习一种类似物理、化学的知识,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陶林告诉记者。

      而之所以成年人往往会对这些词语感到尴尬,是由于现阶段的成年人在学生时代大多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同时又拥有了很多的社会经历,因此,如果不是搞医学的,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依然会对公开谈“性”感到不舒服。在陶林看来,这属于正常现象,毕竟性具有强烈的隐私性。

      “作为性教育学者,我完全理解家长的质疑,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对性教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现阶段还把握不住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陶林说道。但他同时表示,这不代表家长可以拿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其实,在性教育的推广中我们更应该问问孩子们,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些知识的,如果他们并没有觉得不舒服,那就证明这样的教育并没有问题。

      性教育关键在于怎么教

      据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介绍,国际上关于儿童性教育开始的年龄也并不一致,教什么、怎么教,也各有不同。成效最好的就是欧洲的性教育,尤其是北欧,其少女怀孕、堕胎、性病、艾滋病的比例最低。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性教育。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此后逐步增加了的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实用,从幼儿就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是瑞典性教育最重要的三个特点。

      同样,德国在给幼儿园小朋友的性教育教材中都明确有性交过程的画面,但是那里的孩子性交的平均年龄反而是最晚的。相反,美国的守贞教育拒绝向孩子们讲述性知识,告知孩子结婚之前绝对不能有性关系,而美国孩子的首次性交年龄是最早的。

      “这就说明,并不是性教育越早,教材语言、图画越直白,孩子就越容易有性行为。”方刚指出,事实上,性教育一定不能马后炮,应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从进幼儿园就开始。这时的儿童自身的性意识还没有形成,家长和教师也不会面对性发育成熟的孩子遭遇“性”尴尬。

      此外,方刚认为性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材中出现了什么,而是老师们如何去教。除了讲述生理知识,老师更重要的是把责任、爱、安全等这些标准告诉孩子。这就好比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电门有电你不要触摸,这是一个自我保护的教育,但是家长不会因此拒绝把与电有关的知识告诉他们。好奇心会带来更早的性行为,如果把这些重要原则告诉孩子,不当的行为反而能减少。

      因此,方刚主张在给学生讲性教育课之前应该先开家长会,告诉他们老师要讲什么,为什么讲,怎么讲,如果家长明白了性教育的落足点是责任、安全、防止性骚扰,他相信很多家长是不会反对的。目前学校与家长之间正是缺少这样的渠道。

      成年人更需要性教育

      “事实上,从幼儿园开始进行性教育并不算早,孩子们也完全可以接受。作为性教育学者,我认为《成长的脚步》已经是偏于保守的了,那些图画并不是彩色的,都是简单的简笔画,而且画得也不是很清晰,已经把那些敏感的内容做了淡化处理,裸体、性交出现在性教育过程中是必须的。”陶林坦言。

      如今,真正不能接受这些内容的是思想太过复杂的成年人。其实,恰恰是在中国的这种环境下更应该尽早进行性教育,因为中国一直缺少性教育,而中国人的发育并不比其他人晚。试想,如果成年人对性的理解有偏差,水平不高,如何教育和影响孩子。因此,现阶段更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成年人。

      陶林还强调,在面对性教育的各种争议时,希望全社会能给予性教育工作宽容,因为教育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有所不足大可继续改进。如果采取一棒子打死,或者压制、回避的态度,那只会熄灭性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性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