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选秀,别伤了孩子你还乐此不疲

作 者:
天凌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生活指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曾经火爆一时的帅哥、美女选秀节目遭遇观众“审美疲劳”后,儿童选秀成为各大电视台比拼收视率的“救命稻草”。以去年蹿红网络的南京女孩儿莎莎为例,她才4岁半,就有好事的网友将她在电视选秀节目中,被评委偏激的评点和节目组有意恶搞弄得失控大哭的视频放上网络,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被称作“失控姐”。一个原本纯真爱笑的小孩儿,如今弄成了这个样子,不能不说是媒体的一大罪过。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父母又继续带着莎莎辗转各地,参与选秀综艺节目。在录制湖南卫视的一期节目时,因节目组设置了两组对抗内容,即一组负责让她哭,一组负责让她笑,使得孩子的情绪像坐上了过山车,终于再次“失控”。莎莎是目前儿童选秀节目引发巨大争议的一个典型案例:有才艺和表演欲的孩子,要不要上电视?怎样规避基于收视比拼的各类“怪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怎样正确看待刷票晋级?自此有了明星梦的孩子,怎样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一系列问题,亟需家长们的深思。

      要是选秀伤及了孩子的童真,家长就要坚决叫停!(鲁艺,女,33岁,公务员)

      我女儿3岁开始练琴,现在5岁半。我们觉得她在钢琴方面有点灵气,所缺的只是舞台经验和对现场气氛的把握能力,所以我总想寻找机会锻炼她一下。上次电视台要举办儿童选秀节目,到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海选,我的女儿顺利通过,全家人感到特别高兴。从此,孩子在家里夜以继日地习琴练舞。我们全家随之也总动员,帮助孩子做好参加选秀的一切准备,包括反复排练和挑刺;准备现场提问,恶补才艺常识;包括为她选购得体的上镜服装。可到了那儿,录了一次节目,我们就大感失望,电视台根本没有安排表演钢琴和芭蕾舞的环节,就是让孩子换上什么玛丽莲·梦露的衣服,在台上乱扭。提问环节也很可笑,竟然问孩子喜欢班上的哪位小男孩儿,为什么?什么礼物是她渴望得到的,是一辆接送她的宝马车吗?有一辆好车,是不是就能让小朋友羡慕嫉妒?……孩子的爷爷看了这样的情景,气得直哆嗦,这样诱导孩子的虚荣心,来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和爆笑欲,怎么着都太过分了吧?所以这期节目一录完,我们就郑重提出:不要播了,我们退出!孩子才五六岁,我们还是希望她活得上进、单纯一点,这样“搏出位”的表演和提问,要是播出去,对孩子会有很多负面影响。所以不管前期的投入有多大,我们都坚决叫了停。自此以后,我们对儿童选秀的真诚度有了怀疑,那种商业性很强的选秀节目,我们不会再让女儿参加了。

      好多选秀都是狂刷票的得前三,这种真相孩子知道了弊大于利(陈辰,男,34岁,教师)

      我哥家的小女儿参加电视选秀节目顺利地过了初赛后,节目组就“启发”我哥嫂:“你孩子有当小明星的气质和美貌,但要想得前三,比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才艺,还包括家长的幕后努力。”我嫂子不解地问:“不是由评委老师打分吗?”节目组的人笑了,说:“光是评委老师说了算,那是没有说服力的,还要让观众来评判嘛。所以我们的规定是,评委老师的打分只算总分的三成,其它七成要靠观众的短信投票,一块钱一条,你没见我们节目的下方有滚动的字幕,就是教你怎么发这个短信,投这个票的。孩子之间竞争很激烈,有时才艺差不多,就因为差了一百票,而被淘汰了。”

      听节目组的人这么一说,我嫂子就疯魔了——买了一大堆手机充值卡,见了亲朋好友、同事客户,就磨破嘴皮,立马逼人家为宝贝女儿投票。她自己呢,更是吃饭也在刷票,走路也在刷票,开会也在刷票,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而节目组在两次淘汰赛之间,也不停地跟我哥嫂通报竞争对手的刷票情况,弄得我哥嫂睡不着觉——因为人家的票数上升得像火箭一样。知道自己的票数赶不上别人,我的小侄女急了,硬逼妈妈请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吃饭,拜托人家也来刷票。但一切努力最终付之东流,因为后来我们才听说最厉害的家长,雇了6个民工,每天24小时不停地刷票,光是手机充值卡就买了10多万。这种疯狂刷票法,我小侄女当然会败北了。

      孩子听到公布的总分,第一反应就是心快碎了,回到家大哭了一场,直抱怨爸妈没有为她刷票尽力。还说,什么才艺比拼呀,有真本事也抵不上多一万票,有钱刷票就成。自此,这孩子变得世故了,性格也没有以前开朗了,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发呆。通过这件事我得出个结论:靠亲友团疯狂刷票得的前三,一旦真相被孩子知道,原来“观众缘”是这么来的,就会失去一派童真,失去“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的信念,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有许多家长明知刷票恶搞行为可恨,却依然卷入“刷票潮”?原因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虚荣心,渴望孩子一夜成名,自己也成为星爸星妈。在他们看来,助孩子成就梦想,就是爱孩子的表现。但他们忘记了一点:拉来的票数,最终会助长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不切实际幻想,肥皂泡越吹越大,总有破灭的一天吧?那时候,孩子还能回到她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接受自己不是小明星,就是一个普通孩子的现实吗?我看很难了。

      利用“失控”来制造热点,小心危害孩子的身心(易林,男,37岁,品牌经理)

      以网上热议的莎莎为例,我觉得电视台做这种节目自有它的商业利益,作为家长,你很难去左右它,但你可以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带孩子参加选秀节目前,先要弄清楚所有的程序,作为监护人,你可以与节目组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规定某种类型的服装、某种形式的恶搞、某种类型的提问不能出现等等。把你想得到的一一罗列出来——这也是和节目组的“智力博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