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缺陷,追根溯源,大多与童年的心理阴影相关。曾有网友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童年阴影,并且担心地发现,自己童年的性格已经在女儿身上显现出来。 如何才能避免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遗传”给孩子呢? 性格是如何“遗传”的 情绪模式 妈妈受童年阴影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情绪模式,孩子与妈妈共同生活,自然会受到这些模式的影响。一位网友曾经问我,她女儿在外面情绪很好,一回到家总是哭,她特别难以理解。后来我和这位网友做了交流,感觉她这个当妈的也挺像孩子的。网友不大服气,解释说,“我在外面的时候还是很有母亲风范的”。这句不经意的话泄露了秘密。经我提醒,她才发现自己是这样的心理,在外面不发脾气,脾气都要留到家里发,而她的女儿,就是复制了她的情绪模式。 负面强化 比如有的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特别担心孩子也是如此。妈妈常常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而不顾孩子内心是否有交往的欲望,这样就难免增加了孩子参与交往的压力,把交往视为一种任务;或者是对孩子的交往行为过分关注,一时一事都给予很多评价和引导。这样,孩子在交往时容易产生各种评价的挣扎心理,反而越发不能专注于交往本身。这是父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从而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 隔代传 有位网友说自己的母亲特别爱哭,她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流泪。她认为眼泪是软弱的表现,自己平时很少哭,可偏偏女儿特别爱哭。她无法理解,自己如此坚强怎么会生出个爱哭的孩子。我告诉她,可能是外婆的性格隔代遗传给了她的女儿。父母往往是隔代遗传的“管道”,也许是因为子女看到了父母的问题,有意反着上一代人做。殊不知,接受或者排斥都是一种继承。这位网友对眼泪的看法,或者说情结,来自她的母亲,影响她的女儿。因为无法客观地看待眼泪,她根本没想到要好好安慰女儿,每次看到女儿流泪,她不是发怒就是冷处理。于是,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阻击,从改变自身做起 自我完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阻断家族基因,就要从自身的反省做起,减弱自己身上的不良情绪,是改变身边亲人性格最有效的方式。我自己刚开始接触教育新理念的时候,也曾特别希望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接受这些新理念,将其贯彻实践在每天接触孩子的过程中。当时我对家庭成员苦口婆心地解释,无奈大家都不感兴趣,对这一套理论不以为然。后来,我少说多做,把学习的理论转化为每天的育儿实践。我体会到,行动的力量远远大于语言。家人在我教育理念的耳濡目染下,开始不自觉地模仿着我的方式教育女儿。日积月累,女儿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状态,我的这套理论也终于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妥善引导 父母们察觉到孩子的性格问题,是为了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而并非使孩子焦虑。性格的形成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及时的引导教育对改掉坏性格是有益的。父母切不可操之过急,性格塑造非一日之功,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尤其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相信孩子会拥有阳光、健康的心理。 理性面对 对于家族遗传,我们应该怎么看?虽然大多数人的家族成员都有很多不良的情绪基因,但我们毕竟传承着这份血脉,接受遗传而生长。家族传承既是我们生命的来源,也是我们生命的使命,惟有接纳,可以化解一切负面影响。有时你越是排斥某种东西,某种东西就越是顽固地跟随你。我们应当在接纳的基础上,扬弃并继承、优化家族的遗传特性。所谓的“阻断家族性格基因”无非是想扬长避短,而并非要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