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1-06. 1 引言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旨在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实施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与目标,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科学技术领域,确定了一批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计划。人文—经济地理学者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若干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鉴于此,本文从气候变化、地表过程、土地利用、自然灾害4个研究领域,梳理过去5年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归纳和总结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其中作出的主要贡献和社会影响。 2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贡献 气候变化事关环境问题,也事关发展问题,在当今社会受到普遍关注。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的碳排放空间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使中国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更趋复杂。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的增加,“让中国加入到减排的阵营”成为诸多发达国家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如何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情况下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的多重目标,稳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加强区域碳排放与产品碳足迹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践行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对于提供开展环境外交的科学依据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1 中国温室气体(CO[,2])排放水平及其结构特征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为和自然双重作用的结果,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必须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人文—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在IPCC(国际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能源消费水平和主要品种能源热值、氧化率等数据,核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能源燃烧导致的碳排放水平,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特征[2];从经济结构入手,研究了中国消费、投资、出口3大经济活动对中国碳排放水平的贡献程度以及进口避免的国内碳排放量[3];从行业结构入手,分析了中国主要生产部门的直接碳排放水平和主要最终使用部门的完全排放水平,揭示了中国碳排放的根源,并得出了主要最终使用部门的碳排放敏感性系数,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供了依据[4];从区域结构入手,研究了中国主要区域之间的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及其空间特征规律。 2.2 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作用规律、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权益,以及针对减排进行人类活动调控的策略—“规律、权益、策略”,是气候变化研究中就人类活动进行研究的3大核心命题。碳足迹研究在解决人们消费活动中碳排放的分布、区分不同消费类型导致的碳足迹以及核算未来各国的碳排放配额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就是采用个人终端消费碳足迹作为研究“规律”的切入点,定量核算个人或家庭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揭示人类活动不同环节的碳排放强度,讨论了人的消费能力、生活水平和区域碳排放的相互关系[5]。依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人文—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碳足迹研究的最新进展,核算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家庭结构、国际贸易等对个人或家庭碳足迹的影响;对生存型、发展型、奢侈型消费及碳排放进行了界定,并初步估算了其阈值;以美国为例,选取住房和交通两项指标,核算了美国人均碳足迹中奢侈排放的比例,提出了中国开展环境外交的新思路[6]。 2.3 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研究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应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政府间谈判的需要,也是中国必须要走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强度,可以减少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国家安全的程度。在多项课题及项目的支持下,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开展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研究,分析了中国主要区域之间的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及其空间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上,从降低能源消耗和优化一次能源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前者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节能、建筑节能、道路交通节能等,后者主要是发展非化石能源。相关结论为国家推动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参考[7]。 3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地表过程研究计划中的贡献 地表过程是地表系统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整体性状态和组分序列结构的变化过程。纵观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地表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推动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相关科学的交叉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主体,2008年设立了“地表过程集成系统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目标是构建中国陆地表层集成研究系统,为深入认识和解释地表过程中自然和人文要素作用机理,解决地表演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强力支持;通过有针对性的地表过程定量模拟研究,提高地表过程集成系统的定量模拟能力。人文—经济地理学作为这一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识别关键人文因素并分析其演化规律,阐释地表过程中人文因素的作用机制,模拟关键人文地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