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研究的理论探讨

作者简介:
吴威(1976- ),男,安徽歙县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6064M),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运输地理研究,E-mail:wudp1976@163.com,南京 210008

原文出处:
地理学报

内容提要:

当前从部门和企业层面对运输成本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在区域层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运输成本效应的分析,本文尝试立足于区域视角和宏观尺度,从概念内涵、主要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空间格局的形成演化机制及时空演化规律等方面构建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区域综合运输成本是对特定地域单元为进行客货流动所必须克服的阻力的一个宏观的、一般的衡量,深受一地综合交通可达性、客货运输规模及运输外部成本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综合运输成本指数以反映不同节点成本的相对高低。综合运输成本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交通基础设施格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政府政策取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条件下,其时空演化遵循“初级发散—收敛—高度收敛—发散”的基本模式,随时间推移,综合运输成本逐渐下降,而在空间分布上则由最初的低级均衡演化为非均衡,最终又趋于高级均衡。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1-10-12

      1 引言

      运输成本是人员和货物以不同方式进行位移(客货运输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包括货币性的财务成本及非货币性的资源消耗,比如时间、环境、安全等[1-2]。在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及中心地理论等古典区位理论中,运输成本均是着重考虑的区位因子[3-5]。尽管现代区位分析强调了集聚、创新等更多的因素,但运输成本的影响地位依旧突出[6-7]。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运输的时间/空间、成本/空间收敛效应日益突出,但交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依然存在,由此导致的运输成本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3,8]。国内外学者围绕着运输成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从部门和企业层面对运输成本自身的研究;二是从区域层面对运输成本效应的分析。

      立足于部门和企业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输成本的构成、计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运输成本是距离的函数[9],包含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拥有成本和运营成本3个部分[2]。运输产品具有极端复杂性,故运输成本的精确计量一直为学者所关注,比如张文新等[10]、徐刚等[11]、Combes等[12]学者分别建立了公路与铁路运输成本计量模型。如何降低运输成本则是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实证层面针对不同运输方式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及降低成本的措施进行了较多的探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人为的贸易壁垒不断消除,运输成本在国际贸易成本中的比重相对上升[13],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海运和航空运输成本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13-15];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仍偏重于陆路运输[16-18]。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兴趣,在不同运输方式外部成本的币值估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9-24],尽管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学者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外部成本的研究结论仍成为政策决策的可靠依据[25]。近年来中国学者也逐步引入了外部成本的概念,并在外部成本定量估算和内生化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6-28]。

      在区域层面上,运输经济学、交通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从经济、贸易、区域及城市发展等方面对运输成本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分析。运输成本的改变将对其他要素生产率产生巨大影响[29-32],并通过改变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影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33];运输成本的降低将促进集聚和区域集群的形成[34-35],引起城市区位、功能及内部结构的改变[36];而便捷的交通联系和相对较低的运输成本是区域双核结构形成的前提[37]。

      从上述研究现状看,部门和企业层面对运输成本自身的研究偏于微观分析,而在区域层面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效应方面,从宏观尺度对运输成本的系统研究还相对薄弱,仅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有所体现,比如荣朝和认为运输成本是一个动态、递减的过程,可以用来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所处的空间状态[38]。为与运输经济学相关研究区别,本文将从区域角度和宏观尺度对运输成本的系统探讨称为“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研究”[39],基于相关研究基础,本文试图从概念内涵、主要影响因素、空间格局的形成演化机制及时空演化规律等方面入手初步构建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期从区域层面深化运输成本相关研究,丰富交通地理学研究内容。

      2 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的概念内涵与计量模型

      2.1 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的概念内涵

      立足区域视角和宏观尺度,区域综合运输成本概念应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含义:

      (1)综合运输成本是对一定区域内各地域单元(节点①)运输成本的一个“宏观”和“一般”的衡量,与微观的研究角度不同,消除了运输产品多样化的影响,分析的是节点所有的、无差别的运输活动的成本,甚至将客运和货运也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因此,综合运输成本概念具有高度概况性。

      (2)综合运输成本研究以综合交通网络为基础,应能综合反映节点各主要交通方式发展特征。在交通发展史上,尽管不同阶段主导交通方式依次更替,但由于不同交通方式经济技术特征的差别,各交通方式具有难以替代性,综合交通网络构成了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

      (3)综合运输成本应能反映出节点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运输成本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货的位移需求,而位移需求深受节点经济社会属性的影响。一方面节点客货运量大小与方向会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对运输成本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节点的经济社会属性,比如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将对人的移动意愿、移动能力、移动方向以及移动方式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综合运输成本。

      (4)考虑到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综合运输成本构成理应包含外部成本。尽管目前不仅在我国,即便在发达国家,对于交通运输中的外部成本考虑仍较少,但从理论研究角度,在交通运输外部负面影响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从区域角度考虑运输的外部成本很有必要。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区域综合运输成本是对特定地域单元(比如行政单元或人为划分的网格)为进行客货流动所必须克服的阻力的一个宏观的、一般的衡量,是特定地域单元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特征等对运输活动影响的综合反映,在时间维度上是一个动态和递减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演替区域综合运输成本将逐步降低;在空间维度上具有区域非均质性,综合运输成本的高低成为反映不同地域单元发展位势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