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大道(1940- ),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E-mail:ludd@igsnrr,ac.cn,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

内容提要:

这里发表的是经过2009-2010年间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写成的咨询报告全文(原文)。“报告”于2010年9月由有关部门上报到国家。“报告”对近年来交通建设成就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了概括性评价,集中而系统地揭示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建设中出现的过度扩张、重复建设、能力浪费、不合理竞争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协调等严重问题,认为交通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以优化结构、加强综合运输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广大基层区域的交通设施为主的新阶段。由于“报告”是在近年来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大跃进的高潮中上报的,当时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2)01-0002-10

      修订日期:2011-09-25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能力强大、水平较高的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运输方式和新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大为改善,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从能力、结构、时空等方面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1~4]。

      自上个世纪末,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就开始了大规模投资建设。1997-2007年间交通建设投资累计达到7.2万亿元(当年价累计)[5](图1)。2008年11月中央提出在今后2年将以4万亿元的新增资金刺激经济,交通更是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在当时制定4万亿元投资方案中,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1.8万亿元。为了配合国务院拉动内需的战略性部署,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交通部门也相继公布了投资方案。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宣布自己的扩大内需方案,总金额近20万亿元①。在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交通投入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2年多来,交通建设规模获得更大幅度地扩展。

      

      图1 中国历年交通运输投资规模

      Fig.1 The investment of transport construction in China

      在2008年提出刺激经济计划时,中央就特别强调要防止新一轮重复建设和布局不当及其他浪费现象。2a多来的实践表明,出现的问题和倾向也确实非常突出。本文对中国近年来交通建设成就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了概括的评价,集中揭示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建设中出现的过度扩张、重复建设、能力浪费、不合理竞争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认为中国交通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以优化结构、加强综合运输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广大基层区域的交通设施为主的新阶段,并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1 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当前已经达到的水平

      1.1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规模巨大,满足了高速经济增长、全球化和大规模城镇化需要

      交通运输里程规模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铁路营业里程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位居亚洲第一。到2009年年底,中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就已经达到6.5万km左右[6](图2),里程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与欧盟27国相当。航运大国的地位得到确立,全球前1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国占6个[7]。2008年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为40亿t以上,亿吨大港达到16个[8]。现代化集装箱运输体系已经形成。航空运输量居全球第二,跻身世界航空大国行列。管道里程也步入全球前五的行列。

      

      图2 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发展过程

      Fig.2 Developing process of China's express way

      2 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过度超前的严重态势

      1.2 多种运输方式大发展,结构改善

      突出的标志是高速公路网络、民用机场和国内外的航空运输干线体系、铁路客运专线骨架的快速形成。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1.3 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不仅仅体现在现代化运输方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的迅速发展,原有的铁路运输技术大幅度改进和提升,使中国主要运输方式的速度和运网的通达程度大幅度提高。

      1.4 长大干线建设成就巨大,全国综合运输网布局有明显改进

      按照交通干线和机场地面交通1h服务的空间范围统计,到“十一五”末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三种交通方式的服务人口比重已经分别达到85%、80%和40%,近年来又有明显的扩大。全国交通优势度与三大都市经济区及产业集聚带(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

      自1997年起,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投入产生了“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规模过大、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竞争以及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不协调等。一些问题在2008年以前就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投资调整的对象,这两年来问题和倾向变得愈加突出了[9]。

      2.1 高速公路建设过度扩张甚至失控

      1998-2007年,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迅速扩展,年平均投资在1700亿元左右,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900km。无论从规模总量还是结构等级上看,已经完全能满足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从2008年起高速公路建设“快马加鞭”,全国总里程规划被调整为10万km,当年就建设路长6433km,总投资6000亿。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11个,建设里程1.2万km,计划总投资约7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倍、5.9倍和6倍。在这种高速公路热的大潮中,许多地区在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大建设规模。全国有21个省份计划到2030年使省内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000km左右(图3),其中江苏、内蒙古、四川、广东、陕西甚至要达到8000~9000km,贵州提出达到了6581km,单位面积内的高速公路密度甚至超过英国。全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更是要达到惊人的18万km左右[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