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05(2011)04-0022-13 “疫灾”是瘟疫灾害的简称,是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致的人类的顶级灾害。关于北宋时期的疫灾,早在20世纪30年代,邓云特(1937)①、陈高佣(1939)② 就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李四光(1939)③ 更提出了“北宋的末期和南宋初的时候”为我国两大瘟疫期之一的观点。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康弘(1994)④、曹树基(1995)⑤、张剑光(1998)⑥、孟昭华(1999)⑦、孙关龙(2004)⑧、韩毅(2008)⑨ 等论著涉及北宋时期的疫灾外,更有邱云飞(2007)⑩、张全明(2009)(11) 两位对两宋时期的疫灾做了专门探讨。笔者研治历史医学地理,自1994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疫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下,于2003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的疫灾》的研究报告,并陆续发表了《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魏晋南北朝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隋唐五代时期的疫灾》等论文(12)。对照我们的研究,我们感到以上所举成果,均属于传统的“疫病历史”视角的研究,而不是我们倡导的“疫灾地理”视角的研究;即使是邱、张两位对两宋疫灾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史料甄别上,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限于篇幅,这里我们仅就北宋时期(13) 的疫灾地理做进一步探讨,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北宋时期的疫灾序列 建立确定地区的疫灾序列,首先要确定疫灾之年。我们确定“疫灾之年”的方法是:不论疫灾流行的时间和强度,只要某年有一个县域或一支军队有疫灾流行,则确定该年为疫灾之年;但如果只是某人或某家染疫,又不能证明流行范围足够的广,后果严重到足以称灾,则不认为该年是疫灾之年。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建立如下北宋时期的疫灾序列。 1.太祖朝 建隆四年(963年)。秋七月癸亥,湖南路疫,赐行营将校药(14)。 开宝二年(969年)。闰五月,北宋攻北汉,引汾水灌太原城,但久攻不下,时军队顿兵甘草地中,“会岁暑雨,军士多疾疫”(15),或曰“军人多被腹疾”(16)。 开宝八年(975年)。北宋攻南唐,在宣化城大败南唐军,扬州知州侯陟认为南唐平在旦夕,力主进攻金陵,但当时(七月)江表(即金陵)未拔,太祖厌兵,加之南土卑湿暑炽,时方秋暑,军中又多疾疫,疫死者众,因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休士马以为后图(17)。 2.太宗朝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宋军破交州叛军黎恒之于白藤江口,但会炎瘴,军士多死者(18),士卒死者十二三(19)。 雍熙二年(985年)。雍熙中,婺源县邑城内外大疫(20)。 淳化三年(992年)。五月,京师大热,疫死者众。六月丁丑,西北风至,大风昼晦,疫灾乃止(21)。 淳化五年(994年)。春正月,吕蒙正曰:江左疾疫,死者相枕(22)。江南疫(23)。三吴岁饥,民疫(24)。六月,京师旱,都城大疫(25)。 至道二年(996年)。江南频年多疾疫(26)。 3.真宗朝 咸平三年(1000年)。春,江南频年旱歉,多疾疫(27)。两浙大饥,民疫死(28)。越州饥馑疾疫最甚,萧山县三千余家,逃亡死损并尽。明、杭、苏、秀等州,积尸在外沙及运河两岸不少。常、润等州死损之人,村保各随地分埋瘗(29)。杭州大饥疫(30)。湖州大饥疫(31)。 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京城疫,分遣内臣赐药(32)。 景德三年(1006年)。五月,西凉府铎督部落疾疫,赐药七十六种(33)。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河北旱,河北安抚司北界人多病腮肿死,边民稍南徙避疫,朝廷以药赐避疫边民(34)。成安县疫(35)。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陕西民疫,遣使赐药(36)。五月,以西凉府觅诺族瘴疫,赐药(37)。 天禧三年(1019年)。辽开泰八年,燕地(燕京)饥疫,民多流殍(38)。 4.仁宗朝 天圣元年(1023年)。豫章(洪州)大疫(39)。 天圣五年(1027年)。六月,京师大旱,大疫,百姓疫死(40)。 明道二年(1033年)。是岁诸道旱蝗饥馑、人复疾疫,关中尤甚,如永兴军(41)。南方大旱,疫气相传,死者十二三(42)。淮南饥疫之后,户口寖衰,县无完村,村无全户(43)。江南饥疫,殍瑾狼藉道上(44)。两浙一路,灾疫尤甚(45)。杭、越、苏、秀诸州,旱涝连年,疫疠相属,富者疾疫,贫者流亡,哭声遍野,饿尸横路(46)。越州萧山县属岁饥,民大疫,流离道路者十室而九(47)。西川(包括益州路和梓州路)饥疫(48)。梓州路仍岁旱疫(49)。安陆(安州)旱,饥疫者十二三(50)。 景佑元年(1034年)。冬,建昌(建昌军)城北里中大疫(51)。 宝元三年(1040年)。淮南(这里指扬州)岁多疾疫(52)。 康定二年(1041年)。广安军大疫,寿安县太君王氏家婢,疫染相枕藉(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