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美国史学五十年:反思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心扬,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历史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回顾和检讨亚裔美国史学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所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早期亚裔美国史学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一元论历史观。在近30年的时间里,学者大都仅仅从“种族歧视”这一个角度去诠释历史事件,反对从其他视野去观察亚洲移民的经历。不过,最近15年来,这个领域中出现了冲破一元论历史观束缚的趋势。新一代学者提出了白人、黑人和亚裔之间三角形关系的论点,从而否定了“有色对白种”的双重种族关系理论模式。从“跨国主义”的视野观察亚裔美国史的人认为,亚洲移民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民族主义和双重文化认同,从而向“同化论”、“定居者”论和“美国化”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还发现,日本人向美国移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海外扩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新动向标志着亚裔美国史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7 期

字号:

      亚裔美国史是研究亚洲移民及其后代在美国生活、工作和拼搏的历史。不过,虽然早在19世纪中期,也就是中国移民踏足美国不久,便有人开始撰写有关亚裔的著作,然而在专业史学的意义上,艾尔莫·山德迈尔(Almer C.Sandmeyer)1939年出版的《加利福尼亚的排华运动》①才算得上亚裔美国史的第一部专著,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亚裔美国史才成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亚裔美国史学家②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虽然这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在总体上,这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回顾和检讨亚裔美国史学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所走过的道路。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能就有关华裔和日裔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③

      一、亚裔美国史学的发展

      学者之所以认为亚裔美国史学在20世纪60年代才真正诞生,是因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的建立,不但需要有大量学术著作发表,而且还需有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提供相关课程以及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撰写有关的博士论文。就亚裔美国史学来说,上述几项条件无疑是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当时,随着民权运动和美国亚裔运动(Asian-American Movement)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亚裔学生希望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在他们的压力之下,加利福尼亚的一些大学开始提供亚裔美国学课程,有关亚裔美国史的专著和论文也陆续发表。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裔美国史研究主要以西海岸,尤其是加州为中心,它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华裔和日裔,因为在20世纪中期以前,华裔和日裔构成美国亚裔的主体,他们当中多数人生活在美国西海岸,那里要求开设亚裔美国学课程的呼声最高。

      五十年来,亚裔美国史已经从一个边缘学科成长为一个阵营强大的学术领域。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到21世纪初,在加州以外已有75个校园加入亚裔美国学研究网络,其中至少有40所院校开设了亚裔美国学课程,有20所大学设置了亚裔美国学研究项目(西海岸大约有30所)。在1990至2006年间,全美至少有100篇关于亚裔美国史的博士论文问世,其中超过半数是由东部和中西部院校——特别是常青藤大学——的研究生撰写的。④就研究范围来看,最近20年出版的亚裔美国史著作不仅仅关注西海岸的亚裔,也涵盖了纽约、费城、芝加哥、波士顿和中西部的亚裔。华裔和日裔虽然依旧是研究热点,但菲律宾和印支三国移民的历史同样成为学者感兴趣的课题。此外,从法律史、文化史、妇女史、劳工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去观察亚裔美国史的著作也不断地刊印出来。

      不过,亚裔美国史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史学观点的革新上。在这个领域建立后的最初20年里,相关学者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是阐明了种族歧视在亚洲移民史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此前,不少人都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解释亚裔美国史上的主要问题,其中冈特·巴斯(Gunther Barth)的专著《苦力: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1850-1870》最具代表性。巴斯认为,加利福尼亚之所以掀起排华运动,主要是因为中国移民不愿在美国落地生根,而是打算最终返回故里。这种“寄居者”心态使得华工在生活方式上和欧裔工人格格不入,引起后者不满,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排华运动。巴斯说:

      这些[中国]人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而来[到美国]的。他们要挣钱,然后带着自己的积蓄返回中国去过安逸的生活……这个目标使他们和大批作为永久居民来到美国的其他移民拉开了距离。这些来自中国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寄居者,而最初和美国人接触的就是这些人,他们也体现了所有中国人[在美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寄居者对那些有限度的目标的追求影响到美国人如何接纳他们,同时也使得他们不能像其他移民那样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⑤

      巴斯把华工看做寄居者而将来自欧洲的人看做移民,显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许多早期的欧洲移民同样是寄居者。⑥他只注意到中国移民和欧裔工人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却没有认真讨论种族主义在排华运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似乎要由中国移民自己为排华负责,所以,多年来他的著作一直为亚裔学者所不齿。亚裔美国史学建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种族歧视的视野去诠释排华运动。他们指出,排华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中美文化上的差异,而是种族主义者不能容忍中国移民的存在。19世纪的白人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移民属于低下种族,有损于白人的种族纯洁,所以必须加以排斥。⑦有学者更进一步指出,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到访过中国的美国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已就中国人的“专制”、“野蛮”和“落后”制造了大量舆论。所以,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偏见早在大批中国移民到达美国之前便已形成,19世纪末表现出来的排华情绪不过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而已。⑧

      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强行迁徙11万日本移民及其子女,并将他们拘禁在孤立的营地达三年之久,这是留在美国日裔心目中的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按照美国政府和传媒当时的说法,迁徙日裔的决定是基于“军事上的需要”,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为日本战争政策服务的“第五纵队”。然而亚裔美国史学家却告诉我们,早在1936年,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五年,罗斯福总统就曾致函海军参谋长,要求他把夏威夷欧胡岛上同日本船舶有接触的日裔居民列入一份特别名单,在出现问题时将他们关入集中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虽然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认为大部分日裔居民至少是被动地忠于美国,没有必要对他们搞大动作,同时,联邦调查局已经将1291个日裔嫌疑分子扣押起来,但罗斯福最终还是决定对日裔居民进行拘禁。⑨所以,很明显,这个决定是出于种族歧视,而不是“军事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