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亚述从两河流域北部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成囊括西亚大部分地区和北非一部分地区的大帝国,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934—前612年),又称为新亚述时期,亚述出现了一批被称为“拉科苏”的士兵,他们隶属于宦官长,并且被免除了赋役。然而,“拉科苏”士兵似乎并未引起亚述学界的足够重视,有关学者在整理亚述帝国文献或编撰相关的辞书时对该词的解释五花八门。1913年,J.科勒和A.翁格纳德编译了亚述帝国的部分法律文献,他们把其中一篇文献提到的raksu译为“看门人、门房”①。1972年,布鲁诺·迈斯纳和沃尔夫拉姆·冯·佐登编撰的《阿卡德语词典》第2卷出版,新亚述时期的“拉科苏”士兵被解释为一种由俘虏组成的士兵。②1973年,J.N.波斯特盖特整理了尼穆鲁德出土的文献,他并没有解释raksu的含义,而是仅仅给出了该词的拉丁化形式。③1974年,J.N.波斯特盖特在研究亚述帝国的税收与征发时指出学界对raksu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他只给出了该词的拉丁化形式。④1987年,西莫·帕尔波拉编辑了萨尔贡二世(Sargon Ⅱ,公元前721—前705年在位)的部分王室书信,他将一封书信中提到的raksu译为“雇佣兵”⑤;但是,帕尔波拉似乎对他的翻译不太有把握:一方面,他把“雇佣兵”一词用斜体来表示;另一方面,他把同期其他书信中提到的raksu译为“新兵”⑥。1988年,特奥多雷·克瓦斯曼编辑了大英博物馆藏亚述帝国的部分法律文献,她将一篇文献提到的raksu译为“骑马者”⑦。1999年,《芝加哥亚述语词典》R卷出版,raksu被解释为一种被豁免了税收和其他公民义务的职业军人,特指隶属于宦官长(rab
)、⑧能够全天候作战的骑兵或车兵;raksu一词的意思可能是“用租约雇佣的(士兵)”⑨。2007年,西莫·帕尔波拉出版了《亚述语—英语—亚述语词典》,重申了他对raksu的看法,仍然将其解释为“新兵”或“雇佣兵”,不过,他在第二个义项后打了一个问号。⑨鉴于学界对raksu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依据亚述帝国时期的书信、法律文书和王室铭文等文本文献,从辨析“拉科苏”士兵的身份入手,追溯其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尝试分析这类士兵在亚述帝国扮演的角色。 一、“拉科苏”士兵的身份辨析 亚述帝国涉及“拉科苏”士兵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记载各类交易的法律文书,二是国王与行省官员之间的书信。在有关的法律文书中,“拉科苏”士兵多为各类交易活动的证人,但相关文献包含的“拉科苏”士兵的信息非常有限,仅仅提到了其名字、隶属关系和出现的时间。相关的书信材料提供的“拉科苏”士兵的信息相对较为丰富,介绍了他们的活动等有关情况,因而成为我们研究“拉科苏”士兵最重要的材料。因此,我们将从解读有关的书信入手,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来分析“拉科苏”士兵的身份。 阿淑尔总督塔伯-西尔-埃莎拉(Tab-
)在一封信中,向国王解释了送信到比拉提的“拉科苏”士兵哈尔迪-乌粟尔(Haldi-
)没有及时回到国王身边的原因:“哈尔迪-乌粟尔——那名送信到比拉提(Birati)的‘拉科苏’士兵——已经带着一封信回来了。(我现在就派他)到国王,我的主人,那里。[我问他]:‘你为什么耽搁了?’他说:‘他扣留我12天,马尔都克-舒姆-伊丁(Marduk-
umu-iddin)将尾随我而来。’”(11)比拉提是亚述北部边境图什罕省(Tu
han)的一个军事要塞,离乌拉尔图非常近。(12)奇怪的是,哈尔迪-乌粟尔的名字中竟然有乌拉尔图的主神“哈尔迪”的名字,(13)其意思是“哈尔迪庇护我”(14)。两河流域的人名中往往含有所在的城市或国家保护神的名字,以突出他们与相关神灵的密切关系,因此人名是我们判断相关人员的家乡或国家的重要依据。哈尔迪-乌粟尔祈求乌拉尔图保护神哈尔迪的保护,这表明他是一个乌拉尔图人。在亚述与乌拉尔图对峙期间,两国曾互派间谍(daiālu)刺探对方的情报,(15)阻止乌拉尔图间谍的渗透是亚述军事要塞的重要职责。(16)比拉提要塞的指挥官马尔都克一舒姆-伊丁大概怀疑“拉科苏”哈尔迪-乌粟尔是乌拉尔图的间谍,于是将其扣留进行审查。经过12天的审查,马尔都克-舒姆-伊丁排除了哈尔迪-乌粟尔的间谍嫌疑,于是将其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