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丰富的建筑和艺术,一直是城市史研究的史料宝库。在意大利的城市中,除广场外,教堂和市政厅往往是最为醒目的两处地标性建筑。自从11世纪后期进入城市公社(commune)①时代,意大利各个城市便陆续兴起市政建设,在象征权威的大教堂、洗礼堂等宗教建筑旁边出现了市政场所,如市民广场、市政厅。最早一批市政厅(Palazzi del Comune)于12世纪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到13世纪中叶更是出现了集中建设市政建筑的繁盛局面,这象征着自治城市公社的胜利。② 城市政府还毫不吝惜地投资艺术装饰,往往在建筑底层设有宽敞的大厅,并且布满装饰一新的壁画。建筑内部的壁画,也可以作为史料来佐证城市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层面的演进。 本文以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重要城市锡耶纳(Siena)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锡耶纳从13世纪初扩建大教堂,到该世纪末开始建造市政厅,14世纪上半叶市政厅建成后又延请著名艺术家创作巨幅壁画。锡耶纳的市政建筑和艺术,凸显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转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经济和政治变迁下的城市权力转移。③ 一、转型前的城市布局 锡耶纳特殊的地理状况决定了它的山城特征,因而城市布局多呈弯曲状而非像意大利其他城市那样曲直分明。从城市形态看,独特的地理特征决定了锡耶纳不是按照同中心发展的,而是沿着山脊发展。城市主要由分布在三个丘陵之上的区域构成,道路基本上依山而建,三条脊状的道路将城市分成三个区域:原属主教驻地的“城市区”(Città),东部的“圣马丁区”(San Martino),北面的“卡莫利亚区”(Camollia),三个区域又可划分为更小的单位(contrade)。呈倒Y型的三条道路向外分别通往三个城门,并相交在坎波广场(Piazza del Campo),从而使这里成为城市的天然中心。④ 坎波广场位于几座山丘汇合处的山坡上,通过三条主要道路将锡耶纳的三个区域连为一个整体,正中的开放空间便是广场。最初坎波广场主要用作集市,是商业小贩的聚集地,一直到13世纪末以前主要用于经济活动。12世纪,锡耶纳城市建设最辉煌的建筑成就要数教堂,这时城市的中心也是在市区的大教堂及其广场,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锡耶纳建立起主教座堂,教堂前的广场成为公社的宗教和政治生活中心。锡耶纳在5世纪成为主教驻地,12世纪主教权力逐渐衰退,贵族最终迫使主教承认城市自治,因此,12世纪后期成立的城市公社脱离了主教控制。锡耶纳大教堂成为城市的主教座堂,纪念圣母玛利亚的升天。这里在罗马时代是供奉密涅瓦的神庙,9世纪时改造为主教宫殿,是主教区的中心所在地,12世纪末开始在这里兴建起大教堂,到13世纪初每日都有集会弥撒,13世纪更是进行了修复和扩建,大规模的扩建最初在1215年设计并动工,到1263年竣工,新的大教堂由一个轻微突出的耳堂、圆屋顶和塔楼组成,教堂内外的大理石表面是相互交错的白色和墨绿色线条,构成锡耶纳特有的标志。教堂的拱顶和耳堂是在1259—1260年间建造,其后断断续续地增建一直持续到1264年才最终完工。1265—1268年间,著名雕塑家尼可拉·皮萨诺携其子乔凡尼·皮萨诺为这个主教座堂设计祭坛。大教堂与锡耶纳城市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自从锡耶纳在蒙塔佩蒂(Montaperti)战役中战胜对手佛罗伦萨之后,就奠定了这里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并尊奉她为城市的保护者,当时城市长官就是在大教堂为战争祈祷的。⑤ 除了大教堂作为宗教中心外,还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权贵家族私邸,这些塔楼林立的私邸成为城市政治的重要场所。以大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区坐落着许多权贵的私邸,有多个大家族在此聚居,因此大教堂附近有不少宏伟的私邸。圣马丁区以乌古基耶里(Ugurgieri)家族而闻名,它也是圭尔夫党的皮科洛米尼家族(Piccolomini)的所在地。在卡莫利亚区则居住着更多的大家族,如托洛梅伊(Tolomei)、邦西尼奥里(Bonsignori)、萨林贝尼(Salimbeni)、马尔沃尔蒂(Malavolti)等家族,他们的私邸在市政厅修建之前也经常租赁给公社使用。⑥ 沿着城市里弯曲的山路还有许多大家族的防卫性私邸(castellari),它们大都配有塔楼和城垛,权贵各据一处,私战不已。中世纪意大利城市里塔楼林立,大家族的庭院总是会有高高的塔楼,用作保卫之途,它成为贵族家族的象征。13世纪时锡耶纳的塔楼多达56座,⑦ 而其周边所属郊区公社也有众多的城堡和塔楼,如锡耶纳附近的圣吉米尼亚诺城就有许多塔楼,而且一直保存至今。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一时期的锡耶纳市政建设非常滞后,公社行政人员没有自己的官邸,往往是寄居在教会建筑中,或者租赁权贵私邸作为办公场所,因而具有很大的流动性。13世纪市议会往往在教堂召开,有时则在主教座堂,但在1271年被迫迁出教堂,此后十年不得不租赁大家族私邸作为召集地点,如乌古基耶里、托洛梅伊等家族将其府邸租与市议会,皮科洛米尼等家族将其府邸租与督政官,其他各个市政机构也都坐落于各处权贵私邸。⑧ 由此可见,此时的锡耶纳城市布局仍然是一盘散沙,主要是沿袭传统的以主教教堂作为城市的中心,尚不发达的商业活动仅在交通便利处开辟出有限的集市,而发达的权贵和各个家族则武装起各自的私邸彼此防范,城市空间的转型还有待经济和政治上出现重大变革。 二、“商业革命”与平民阶层 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是与其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阶层变化密切相关的。从12世纪开始的欧洲商业复兴和经济扩张算得上是一场“商业革命”,⑨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都出现了经济复苏和飞跃,整个欧洲的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尤其迅速,而锡耶纳正是在这一时期趁势崛起为一座商业和金融业城市。在商业复兴中,城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生产,价格水平持续升高,货币供给量和铸币量也都相应增加。城市还加强对周边乡村地区的开发,财富流动加快。随着市场和集市的扩展,交通方式日益专业化,商业模式日趋复杂化,城市也随之成为商业中心和常年开放的集市,有常驻的代理商从事商业活动。国际性的商贸活动大规模展开,意大利商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近东甚至到达远东,尤其是纷纷攘攘地涌到地中海东岸开展商业贸易,同拜占庭、穆斯林甚至相互之间展开商业竞争;同时意大利商人积极前往西北欧进行商业交往,尤其是从1270年代以后实现了同西北欧的直航。意大利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人加入到这股商业化大潮中,如海洋共和国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内陆城市伦巴第地区、艾米利亚地区、托斯卡纳地区等,到13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一个意大利商人占主导地位的商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