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探究欧洲古代民族的历史,现在主要还是依据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代文献,有时也辅之以一些考古发掘材料或其他学科的材料。但仍常常遇到一些对其族源或族属不甚了了的对象,古代作家的有关记述,不是失之过简,语焉不详,就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而使今人在面对难题时,往往难于把握,倍感困惑。 在意大利半岛古代历史的漫长行程中名噪一时并曾给予罗马以强烈影响的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族源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有争议,迄无定论。一是东来说,如希罗多德所说,为小亚细亚迁来意大利的吕底亚人(Lydians)的后裔,或是东地中海古老的佩拉斯吉人(Pelasgi)的分支;一是意大利土著说,即自古即在半岛上定居者;再有如李维所主张的北来说,认为他们是越过阿尔卑斯山而来的北方蛮族,等等。当然,由于时间过于邈远,要真正厘清特定族体的族源,绝非易事。除伊特拉斯坎人以外,不少古代欧洲民族具体的来源,其实都还漫漶不清,令人费解,像大不列颠岛北部的皮克特人(Pict)、地中海北岸一带的利古里亚人(Ligurians)、作为西班牙土著的伊比利亚人(Iberians)等,就其说不一。 那么,判定一个民族的族属关系是不是就好办些呢?恐怕也不见得,要分具体的对象和情况。有时族属背景就相当复杂,能够确定一个族体的族属,固然最好——像赫尔维蒂人(Helvetii)肯定为凯尔特人(Celts),英高尼人(Ingauni)属利古里亚人,汪达尔人(Vandal)属日耳曼人(Germans)等——而一时难以得出明确结论来的,就只能存疑,无须勉强。有时不作硬性定论,留有余地,或采取几说并存,均予尊重,反而是一种较为客观、主动的态度。 在欧洲民族史的研究中,我们就多次遇到过这样的复杂对象,歧异莫辨,一时难于断定。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同伊利里亚人(Illyrians)相关的几个族系中,就存在类似的问题。一种是甩离民族主体(或因主动向外迁徙,或因外族迁入,渐渐隔断了与民族其他部分成员间的联系)的分支;一种是居住在远离民族主体中心、与邻族接壤的边缘地带的混融型分支。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他们大概都可以被称作为民族“机体的某些末梢部分”。前者如意大利半岛东南端靴跟部的阿普利亚族群[包括梅萨皮人(Messapii)、雅皮吉人(Iapyges)、道尼人(Daunii)等],半岛中东部居处亚平宁山脉与亚得里亚海之间地带的皮切尼人(Piceni),半岛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威尼蒂人(Veneti),或许还包括阿尔卑斯山区的雷蒂人(Raetians)、卡尔尼人(Carni)、塔乌里斯契人(Taurisci)。属后者的有潘诺尼亚人(Pannonians)、培奥尼亚人(Paeonians)、马其顿人(Macedonians),埃皮鲁斯地区的居民,似乎也可归入这一类。 他们要么置身于异族和异质文化的包围中,要么同异族比邻而居,长期以来双方互有往来,彼此影响,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或存通婚关系,或在语言、风俗习惯方面有所交流。族体间的这一相互接触、相互濡染,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相互混化、相互融合,于是也就有可能去部分地接受和吸收异族或异质文化的成分,久而久之,慢慢变得与民族主体有所离异了。这就像我们今天所见迁居美国多年的亚裔及其后代,远居海外,自会在语言、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接受驻在国的强烈濡染,而同亚洲母邦产生距离一样。 而相邻地带的人群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则有一种就近汲取的“边际效应”。人们画水彩画时不难会发现,当两种原色相遇的时候,在水分较多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相互渗透和混融的现象。蓝色和红色相遇,纸上就会混成紫汪汪一片,蓝色和黄色混合,则又变成绿色。紫色里分别包含了蓝、红两种成分,紫色是蓝色、红色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不妨说,种族、民族背景相异的人长期交往和混化,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混合而成的族体,本身的成分自然不可能是完全单纯的,常常既有甲,又有乙,有时同民族主体有联系,包含着民族主体的成分,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多少已经吸纳了周邻的异质成分在内,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此亦彼,面目已非了。当然,这种同原族体相比而出现的差异之程度,一般则取决参与混合的各种成分的数量比例关系。恰如人类学家所谓的要受“隔绝程度、种族混血、杂交群团的构成,以及参与杂交的群团成分的数量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就如同紫色一样,或呈偏红一点,或则偏蓝一点,关键在于哪种原色成分多些。在人种方面也是如此,最典型的像美洲的混血人,肤色等体貌特征偏深偏浅、近此近彼,同参与混合的不同人种的成分比例有关。如当代美国黑人,完全保持非洲祖先原初体貌特征的已经不多,毕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当时的黑奴及其后裔已经融入了相当比例的其他成分。 上述巴尔干古代族体的族属背景,仍须具体分析、说明一下。处于意大利半岛南北两端的阿普利亚族群和威尼蒂人、卡尔尼人及皮切尼人,一般被认为是原居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人迁入意大利后形成的分支,背景倒也相对单一,伊利里亚人而已。不过天长日久之后,与意大利各族群难免会有所互动并受其影响。譬如皮切尼人南部地区的考古材料似乎表明,他们同比邻而居的意大利翁布里-萨贝利(Umbro-Sabelli)系统的族群存有某些近亲关系。这就是说,伊利里亚族系的皮切尼人在定居意大利后,与毗邻的翁布里—萨贝利人开始有所接触,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