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租界华人巡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里昂高师(Ecole Normal Supérieur Lyon)联合培养博士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对维持上海法租界本地治安和维护法国在华势力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华人巡捕又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最重要的组成力量。本文通过抽样分析研究上海档案馆所藏102名法租界华人巡捕的工作档案,试图还原他们的工作待遇以及职业稳定性。本文揭示了华人巡捕在法租界捕房中被统治被管理的基层工作者形象及其郁郁不得志的政治地位,同时由于巡捕职业归属感和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得帮会势力和各种政治势力渗透进入,造成了华人巡捕的鱼龙混杂和贪污腐败等问题,而工资收入未能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而调整,导致了大量人才流失,从而致使巡捕这一职业的专业化和稳定性下降。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2)01-0017-09

      一 起源

      《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外国人有在通商口岸经商和居住的自由。作为五口之一的上海,在1843年迎来了英国领事巴富尔(Sir George Balfour),在英国领事和上海道台的协商之下,于1845年商定《土地章程》,上海英租界诞生。上海法租界成立于1849年,也是法国领事和上海道台根据条约协商的产物。

      租界建立之后,为了保障界内外国人的安全,租界内出现了最初的警察机构。1856年,第二任法国驻上海领事爱棠(Ben·it Edan)决定创立一支“警察机构”“corps de police”,聘请三名欧洲人日夜巡逻法国领事馆以及法租界界内。①当时上海人对警察这一概念还没有正式的翻译,于是就把租界的警察称为巡捕,把租界内的警察机构称为巡捕房。②

      最初,巡捕的招聘没有严格的国籍要求,其职业背景和犯罪记录也都未纳入考量之中,只要是在上海的外国人都可以申请成为巡捕,但是当时在上海的外国人人数不多,可用的外国候选人都是无正当职业而且来历不明的小混混,以致租界大部分的巡捕都是开小差的船员或者水手,③这不仅导致了巡捕办事能力低下,还引起令民众不满的贪污腐败和敲诈勒索。1863年法租界公董局决定直接从法国招聘巡捕,但是本土的法国人并不愿意长途跋涉来到未知的远东充当殖民先锋,只有素以土地贫瘠当兵为业的科西嘉岛人前来应聘,这些新招聘来的法国巡捕并没有做出令警务改观的举动,反而积习依旧。不得已之下,1869年经过公董局的批准,首批12名华人被正式招募进入上海法租界巡捕房。

      起初,华人巡捕在法租界巡捕房的工作人员中只占很少的比例。1871年,巡捕成员中只有28%是华人。由于无论在上海还是在法国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外籍巡捕,而且招募当地人成为巡捕更加便利,加之上海法租界在领土上扩张需要更多的巡捕来维持秩序和保持统治的实际有效性,④另外法租界界内居民华人一直占绝大多数,⑤因此,华人巡捕成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主要构成力量势所必然。到了20世纪初这种状况更加明显,1903年和1905年,72%的巡捕都是华人。1911年之后,华人巡捕所占法捕房工作人员总数的比例一直维持在60%左右,呈现比较稳定的局面。

      目前国内对于法租界巡捕房的研究仅限于面上的笼统介绍,既缺乏对整个历史的系统研究,更缺乏细致的个体研究,例如《上海租界志》以及《上海公安志》中对法租界捕房的记载仅停留在叙述大体历史的层面。这种研究的欠缺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法租界捕房材料大部分用法语书写,研究者能通晓法语和历史又对警察史感兴趣的不多。国外对于法租界巡捕房研究仅有法国学者柯蓉(Christine Cornet)的一篇文章⑥以及法国学者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对萨尔礼案的研究,⑦前者梳理了法租界巡捕房的大体历史,后者研究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控诉前法租界捕房总监萨尔礼与日本人通敌并破坏上海抗日活动的肃奸案。

      本文主要利用上海档案馆所藏102名上海法租界华人巡捕的工作档案⑧和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历年年度报告。⑨通过分析研究他们进入捕房的年龄阶段和收入情况,并与同时期的越南巡捕以及法国巡捕做对比研究,以此来还原上海法租界华人巡捕的职业生涯。

      二 华人巡捕的基本情况

      1.参加捕房的年龄段

      在抽样的102人中,95人参加捕房时的年龄都小于29岁,其中有57人的年龄处于25岁至29岁之间,占总数的56%。年龄小于30岁是法租界捕房招聘巡捕的要求,但是某些有特殊技能的人不受年龄限制,被破格招募。⑩在这七名年龄超过30岁的人之中,两人有语言优势,进入捕房后在政治部任实习译员,其他五人主要任巡捕和探员,他们进入捕房的时间也较早,均在1925年之前。而1925年之后,由于捕房应聘的人数较多,年龄不符就成为选拔时淘汰的硬指标。

      2.籍贯所在地

      大多数的华人巡捕都是非上海本地的外来移民,其中47%来自于临近上海的江苏省,占将近一半的比例。上海本地人其次,占20%。值得注意的是,华人巡捕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来自北方的河北、山东和安徽三省。

      当时上海外来移民主要来自于江苏,浙江和安徽。193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统计显示(11),公共租界内华人属江苏省籍的有50万人,浙江省籍者约30万人,广东、安徽等省籍居民约17万人。(12)1937年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调查市区人口籍贯,其中江苏籍有86万余人,浙江籍41万人,安徽籍9万4千人。(13)因此法租界华人巡捕的籍贯比例与上海华人居民的籍贯比例基本相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法租界华人巡捕是上海移民社会在殖民管理机构中的投影,他们的语言和对自己族群的认识掌握有利于法租界当局更好的管理界内的华人。

      3.成为巡捕前从事的职业及其教育程度

      根据现有的记录,这些华人巡捕在成为巡捕之前所从事的职业大致有六类:苦力,技术工人,小贩,警察、门卫和士兵,学生,办公室职员。那些知识程度不高的苦力占总人数的18%,而知识程度较高的学生和办公室职员占总人数的36%,高知人员是低知人员的两倍。介于两者之间的街头商贩以及技术工人占总人数的21%。曾经在华界当过警察、门卫以及士兵的人占的比例不大,只有9%,但由于他们的相关从业经历使得他们更容易进入这一职业。

      三 职业生涯

      1.成为巡捕的条件

      法捕房的有关规定,申请人要写一封书面求职信,附带正侧面照片、出生证明和相关工作经历证明文件。(14)捕房总巡(le directeur général)同意之后,申请人可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期满之后,方可进入实习期。在试用期和实习期之内,如果申请人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总巡可以直接将其辞退,不用预先通知。试用期和实习期时间可以因申请人能力不同而有所延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