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 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1)06-0092-07 《李秀成自述》是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写的长篇供状,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太平天国文献。罗尔纲先生一直怀着满腔热忱和浓厚兴趣研究并笺注《李秀成自述》,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公认的学术成果。他曾无限感慨地说:“回首初作注时,已四十九年。古人说白首穷经,我注《李秀成自述》,也从青春注到白首了。”罗先生研究和笺注《李秀成自述》,首先是确定自述的真伪问题。经过锲而不舍的探索,罗先生认定《李秀成自述》是忠王亲笔。本文对此试作评述。 1864年7月太平天国天京城破,李秀成突围被俘,后应曾国藩的要求写下供词。供词经过曾国藩的删节和篡改,一方面,“分作八、九人缮写,共写130叶,每叶216字,装成一本,点句画段,并用红纸签分段落,封送军机处备查”[1];另一方面,曾国藩又赶紧将供词在安庆刊刻。曾刻本《李秀成自述》就这样面世了。 面世后的《李秀成自述》,立即成为世人议论的话题。由于是删改本,加上曾国藩及其幕僚赵烈文在不同场合下所讲《李秀成自述》的字数不一样,坊间为了牟利又将曾国藩刻本改头换面翻刻等原因,使得不少人怀疑曾国藩所抛出的《李秀成自述》的真实性。那么。罗尔纲先生又是如何鉴定《李秀成自述》真伪的呢? 从笔迹方面鉴定。《李秀成自述》是真是伪,要害在于确定《李秀成自述》是不是李秀成亲笔所书?罗尔纲先生研究和笔注《李秀成自述》早就抓着了这个要害。 罗尔纲先生最初对笔迹鉴定用的是吕集义在曾国藩家乡拍摄的《李秀成自述》的原稿照片。 罗尔纲先生曾说过,曾国藩删改本《李秀成自述》出笼后,“从来就传说忠王原稿还存在曾家,而曾家却不曾公开给人看,这件事,几十年来成为一件历史之迷。”到1944年,原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为表彰历史上的广西乡贤,广罗太平天国史料,得知《李秀成自述》原稿可能存于湖南湘乡的曾家“富厚堂”。恰巧那时候曾国藩的一个曾孙曾昭桦(字酌霞),曾在广西做过南宁海关帮办,利用这层关系,黄旭初想派人去曾家取得《李秀成自述》。由于罗尔纲当时已经是较知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黄旭初便亲自到贵县罗尔纲家邀请罗尔纲赴湘。稍后又派广西通志馆秘书吕集义接罗尔纲赴桂林。但罗尔纲先生当时得了很厉害的支气管炎,难以成行。时值日本侵略军预备向湘桂进犯,曾昭桦不能在湘乡的家乡久留,便催广西赶快派人来。广西方面便派通志馆的秘书吕集义前去。 1944年3月的一天,吕集义一行3人到达了曾家,幸运地得见所谓的《李秀成自述》原稿。吕先生以其带去的一本“九如堂本”《李秀成自述》,“据以进行校勘”。“九如堂本”《李秀成自述》是北京九如堂翻印之“曾刻本”,翻印年月未详,1936年北京大学将其图书馆所藏的“九如堂本”影印,吕先生此次用的就是该影印本。吕先生“紧张地进行补抄、改正和授影工作”,“在两天内匆促校补完毕”。同时,由于携带的底片太少,只将自述中的“招降十要”、“天朝十误”及“自述后部全部拍成照片10页,此外,则选择曾国藩删改最多的4页及封面一页,作为样本拍摄下来”。[2]也就是说,吕集义先生这次在曾家补抄了一些曾国藩刻本中被删除的文字,改正了一些“别体、讹字”及被曾国藩改篡的文字,拍了15张照片携回桂林。 1944年4月初,罗尔纲先生到桂林,旋由吕集义陪同拜见黄旭初。“由黄旭初之手,交吕集义摄照的照片4张和吕集义在北京大学影印的九如堂本《李秀成供》上补抄的本子”于罗尔纲。黄嘱托罗尔纲对此要加以仔细地研究与考证。罗尔纲其时就职于中央研究院,“因做考证工作必须留在广西,黄旭初打电报给中央研究院社会所陶孟和所长”,把罗尔纲“借用为广西通志馆编纂”。[3] 罗尔纲先生深知“广西通志馆所以特地邀请我来做这件工作的目的”,是要自己鉴定湘乡曾家所藏“是否确为忠王原稿”。于是他便将1937年吴中文献展览会陈列的庞际云所藏忠王之亲笔答词,与吕集义所携回的供词照片中的忠王笔迹对照,“断定却为忠王之原稿无疑”。 1949年1月,罗尔纲先生发表了一篇《湘乡曾氏藏忠王李秀成原供》的报道,刊载于原中央研究院社会所机关刊物《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8卷第1期上,这是罗尔纲先生首次正式发表对《李秀成自述》研究和考证的看法。1951年1月,罗尔纲著《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由开明书局出版,5月再版。1954年6月,改由中华书局出版修改本,1955年2月再版。1957年11月,中华书局又推出罗尔纲《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增订本。1963年,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在台湾世界书局把《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公布,罗尔纲先生便以这个原稿为基础,增加了笺注、考订内容,于198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李秀成自传原稿注》。1995年3月,罗尔纲《增补本李秀成自传原稿注》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期间,关于《李秀成自述》,罗尔纲还出版过一本《忠王自传原稿考证与论考据》,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些著作中,罗先生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李秀成自述的真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