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金登干与晚清舰船的购买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振华,上海理工大学讲师,博士

原文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晚清政府认识到向外购买近代舰船的必要性。由于财政困窘和近代舰船知识的缺乏,晚清政府在向外购买舰船初期,购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赫德及其亲信金登干的影响,对外购舰的主导权也操于赫德、金登干之手。在赫德、金登干的主持下,晚清政府购买了一批炮艇和巡洋舰,充实了海军实力。在购买过程中出现的舰船性能、质量等问题,反映了赫德、金登干购舰工作的失职,也暴露了晚清海防建设者近代舰船知识的缺乏。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E29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11)04-0071-06

      1874年,在日本侵台及随后的海防大讨论中,李鸿章等人已认识到购买铁甲舰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购买炮艇(俗称蚊子船,也称炮舰)先行一步,这与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有密切的关系。赫德虽有参与为清政府购买“阿斯本舰队”的失败经历,但时代的机缘使赫德再次走到了为晚清政府购买舰船的前台。本文主要探讨赫德、金登干在主持晚清购买近代舰船初期的功过得失及其影响①。

      一、赫德、金登干对晚清政府向外购舰决策的影响

      1874年9、10月间,中日因日本犯台而剑拔弩张,当时舆论认为战争不可避免。《申报》就对日本向外购买铁甲战船等活动做了大量报道②。曾在晚清海关任职的英国人魏尔特(1873-1951,Stanley F·Wright)从赫德在海关的地位及在西方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指出清政府任用赫德向外购买舰船具有“不可避免性”。赫德此时深信,如果中国要避免被日本吞食,他就得起军火商的作用,为他自己和海关树立威信。他不断指示在伦敦的金登干为他提供购买步枪、子弹、军舰大炮,特别是炮艇的估价单③。该年9月,赫德还指示金登干搞清楚为清政府向丽如银行贷款购买舰船的条件及可能性④。

      外购舰船属于大规模军事装备引进工作,需要对当时的国际造船工业和舰船性能、价格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论证。而主持购买舰船的李鸿章等人对以蒸汽为动力的舰船缺乏系统的认识,同时对西方国家造船工业的状况了解也不够,而以赫德为首的海关人员积极向李鸿章推销英国制造的舰船,最终使得晚清政府在购舰之初主要是在赫德、金登干等人的主导下向英国购买。

      金登干(James D·Campbell)(1833-1907),作为晚清海关体系中的骨干人物和赫德的重要亲信,在晚清政府向外购舰过程中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比赫德长2岁,早年参加义务兵运动,接受军训,在这里取得的知识,其后在为清政府采购军火时,使他成为这方面的内行。1862年起金登干在中国海关工作过4年,成为赫德的亲信,于1873年被任命为中国海关驻伦敦的代表。以后的30余年,金登干常驻伦敦,并经常奔走于欧洲各国,成为赫德在这些地方的耳目和手足⑤。

      时势的紧迫促使清政府尽快向西方购买先进舰船。此时,英国海军界正在研发新型炮艇,而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小炮艇“斯刀号”下水引起轰动⑥。赫德指示金登干向阿姆斯特朗公司索取防御平台装备80吨重大炮的非铁壳轮船的估价单和装备18吨、26吨和38吨大炮船只的估价单,及时地把西方海军界的最新消息转达给总理衙门,同时向总理衙门提议购买⑦。尽管总理衙门也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但不愿采取直接的行动,而是同意赫德到天津同李鸿章讨论。

      赫德素来认为“蚊船可制铁甲”,“痛诋铁甲靡费无用”,因而常向李鸿章讲“铁甲在中国海洋为无用之物”,这对经验缺乏的李鸿章等人无疑起到了误导作用。李鸿章当时致函沈葆桢,“各处新闻纸佥谓德人之克鲁卜、英之阿摩士庄新制巨炮实可洞穿二十余寸铁甲,而铁船转虑无用,果尔则此事更宜斟酌”⑧,由此可见李鸿章当时购买炮艇的态度。订购炮艇5年后,李鸿章曾向沈葆桢坦述当时其购买炮艇确受赫德的影响⑨。

      此外,购买炮艇也与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承受能力有关。从晚清财政体制上来看,“海防创办工作,岁在需款。中国财政沿袭旧制,未经改革,收支本极有限。又久经大乱,国用益艰。故每办一新政,常为饷力所困,辗转挪移,支绌万状。”⑩虽然此时的财政状况比以前稍强,但筹办海防的经费并不能落到实处。李鸿章上奏请拨专款:“臣伏思今日对外交涉局势为千古所创见,此间海防筹办机宜较他处尤难。凡事非财不行,而北洋三省财力最窘,别无可筹之款。”(11)他在给丁宝桢的信中诉说各省自立门户,户部款项不能到位而导致筹款艰难(12)。因财政掣肘,价格较铁甲舰低的炮艇便首先被提上购买日程。

      二、赫德、金登干购买舰船的具体过程

      经过多次洽谈,李鸿章认为赫德所推荐的炮艇正是他所急需的军舰,遂于1875年4月27日函告总理衙门,决定先购买排水量320吨、440吨炮艇各2艘。在征得清廷的同意之后,赫德便指使其在伦敦的代理人金登干为购买炮艇做准备工作。1875年6月11日,赫德曾在信中给金登干写了14条具体指示,对购买的炮艇的造价、设计规格、航速、装载炮弹的数量等方面作了具体的安排(13)。尽管赫德本人对近代舰船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从1875年开始,李鸿章还是委托赫德、金登干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购买蚊子船及快碰船先后达10余艘,耗资近200万两白银。从此,赫德、金登干便充当了英国军火商向中国出售军火的掮客。1876年3月,总理衙门便正式任命金登干为驻伦敦代购舰只的代理人(14)。

      李鸿章首次购买的4艘炮艇,是赫德通过金登干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Armstrong and Company,中文本亦称“阿摩士庄”)订造的。其中2艘320吨的炮艇,每艘造价23000镑,合银76659两,命名为“阿尔法”号和“贝塔”号,于1876年11月抵达天津接受李鸿章的验收。李鸿章陈奏:“所有炮位、轮机、器具等件,均属精致灵敏”,“实系近时新式,堪为海口战守利器”(15)。英国海军部把此次航行看成是巨大的成就。他们认为,这样小的炮艇,还装有沉重的大炮,能安全抵达,“极不寻常”。但中国方面亦有人埋怨这些船“钢片制作,岁须两修”,“平日只能守口,不便大洋作战”(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