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1)06-0063-13 1912年,广州的《民生日报》以《绅士与平民阶级之争斗》为题刊载了《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的译文。对这一在辛亥革命史、社会主义学说传播史上有较重要价值的文献,学术界迄今没有关注。本文拟对这个译本作介绍,并结合民国初年广东的社会状况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民生日报》与“社会主义” 1912年广州的《民生日报》分七次连载刊出署名陈振飞的“译论”《绅士与平民阶级之争斗》,这篇“译论”是《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今天中译本的标题是“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全译本。 《民生日报》创刊于1912年5月4日,1913年11月10日被龙济光封禁,发行时间不长,新闻内容较偏重于广东本地(除了有关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以外);而且,据笔者所知,该报目前只有中山大学图书馆保存了一套(缺1913年2月全月),几成海内孤本(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把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民生日报》拍照制作成缩微胶卷),所以,研究近代报刊史的学者对这份报纸甚少注意。 《民生日报》的“发行人”为陈德芸,是否为同盟会员不详;而该报“编辑人”陈仲伟则是同盟会员,乙巳九月初一(1905年9月29日)与胡汉民、廖仲恺同日加入①。二陈均为广东新会县外海人、陈少白的族侄。 《民生日报》虽在政治上坚定地站在革命党人一边,被龙济光视为“乱党之机关报”,但陈德芸、陈仲伟没有在同盟会—国民党及其政权中担任过重要职务,该报后期对广东都督胡汉民还有颇为尖锐的批评。笔者不清楚《民生日报》是否得到广东军政府的补贴,但它发行情况应该不错,1912年8月12日起由8版增加到12版,广告一直占1/3左右的版面,且“二次革命”失败后仍继续出版了3个月,直至被封。据此,可以认为,《民生日报》是一些同盟会员创办的商业化经营的报纸,未必是广东军政府或同盟会一国民党的机关报。 关于《民生日报》,本人20年前在一篇文章中作过介绍②,这里只着重讨论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说明其刊登《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译文的背景。 《民生日报》创办于孙中山回广东之后不久。当时,孙中山大力宣传民生主义,《民生日报》也宣称“本报以民生主义为宗旨”③。众所周知,孙中山本人一再把民生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民生日报》也是站在民生主义的立场上介绍社会主义的。但《民生日报》的言论有时也会偏离《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甚至孙中山本人的论著。我们很难把《民生日报》宣传民生主义和介绍社会主义的内容作出区分。下面把该报有关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知,《民生日报》刊登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主要在创刊后的前5个月,《绅士与平民阶级之争斗》是《民生日报》介绍社会主义最耀眼的亮点,此后,无论关于民生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文章,在该报都不可多见了。 当时广东军政府的主要掌权人物如都督胡汉民、广阳绥靖处督办朱执信、财政司长廖仲恺等都是政治上最接近孙中山的革命党人,他们在民生主义的立场上与孙中山完全一致,在辛亥革命前或之后,他们都有不少对社会主义友善的言论,对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也有所介绍和引用④。另一位广东军政府的实权派人物副都督陈炯明,后来同孙中山敌对,但当时在政治上拥护孙中山,与胡汉民、朱执信等人尚能合作共事;近日,有学者还提出,陈炯明可以看做是“另类的社会主义者”⑤。从陈炯明五四后的一些言论看,可知此说是有一定根据的⑥。在胡汉民重任粤督之初,孙中山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生主义,号召把广东建设成一个模范省,革命党人与民众的革命热情一度重新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下,《民生日报》传播社会主义的言论,有一定社会基础。 《民生日报》对国内甚至国外的社会主义运动相当关注。在该报出版的第一天刊登的17条“京省新闻”(广东以外的国内新闻)中,就有3则是有关社会党、工党的:《工党亦知办报》、《社会党员救济贫民》、《江君亢虎致袁总统书》。该报不甚关注国际新闻,但也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德国社会党选举取得胜利的消息⑦。 社会党在广东也有组织,据报道,在广州、梅州、汕头等地还设有“事务所”⑧。但《民生日报》同人看来不是社会党成员,该报也很少刊登有关广东社会党组织活动的报道。 在外省,社会党的活动陆续受到查禁。1912年6月,湖南都督谭延闿以兵力封禁社会党,《民生日报》不仅刊登了社会党等党派团体的抗议电⑨,还发表评论说:“呜呼延闿,直一书呆耳,其不知社会主义,本无足责,所痛恨者,集社自由权今竟为之破坏耳,厥罪可胜诛哉!”⑩7月,黎元洪在湖北也命令军政官员“如遇有假社会党名目,开会演讲均产主义者,务须严为禁止,勒令解散,倘抗不遵,即行拿获讯办”(11)。《民生日报》报道有关消息后评论说:“社会主义之潮流澎湃天地,几有不可遏抑之势,黎元洪乃从而禁之,抑已过矣!”(12)对黎元洪下令捉拿江亢虎一事,斥为“丧心病狂”;评论说:“使民生主义不得行于中国,黎元洪其民生之障碍物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