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样看待和介入“对岸之火”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福惠(1945-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爱华(1974-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

原文出处:
江海学刊

内容提要: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原先抱有不同意图,曾对孙中山等革命派有过同情和支持的日本浪人,以及与浪人有联系的日本政界、经济界人士,仍对这场革命给予了多方面的援助;知识界、舆论界的多数声音,也是肯定这场革命,并曾讨论过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是否会对日本政治产生影响;包括内阁、军部和元老在内的日本政府,则敌视辛亥革命和民国政权,并以多种计划和行动,试图使中国维持君主制度,或分裂中国,至少也要趁机扩大日本在华殖民势力。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由此而来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出现,迅即在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引起并非“举国一致”的反应。是乐观其成,并认为日本国内反藩阀反官僚的政治思潮将从中受到鼓舞;还是视其为对日本的潜在威胁,必须扑灭“对岸之火”而且“趁火打劫”?本文拟从“日本志士”(浪人及与浪人有联系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知识分子和舆论界、日本政府三个层面加以探讨。需要预先说明的是,前两者各自多有歧异,政府则包括内阁、元老和军部,彼此虽有差异却终能统合。

      武昌首义爆发后的第7天,即1911年10月17日,日本浪人团体黑龙会的首领内田良平和玄洋社的首领头山满等人,就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了200余人的浪人大会。会后发表宣言,称“邻邦中国之动乱,关乎亚洲全体之安危。凡吾同志,应静观时势之演变,察人心之向背,去就之间慎重行事。我国应严守中立,成为大局之砥柱,以期不误经由内外予以支持之机宜”①。两天后,内田良平又面见外务省官员,要求有关方面对中国革命派“采取善意态度,切勿为庇护清王室招致汉人恶感,使日本工商业遭受打击”②。日本民间人士为壮大支援中国革命派的声势,相继组成有关政治团体。11月上旬,在内田良平、小川平吉的倡议下,发起组成了“有邻会”。宫崎寅藏、古岛一雄、三和作次郎、福田和五郎等有力人物均加入其中。该会除萱野长知正在中国外,另派宫崎寅藏去上海,尾崎行昌、伊东知也去武汉,支援革命派,同时收集关于中国革命的情报。有邻会的直接行动,得到了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田中义一提供武器的秘密援助,日本邮船会社为之减免运费,说明浪人与日本军部和实业界均有联系。

      12月27日,东亚同文会的核心根津一与实业界的白岩龙平,日本国民党的首领犬养毅,太平洋会的大竹贯一,玄洋社的头山满、河野广中等,成立了“善邻同志会”。该会在东京、大阪举行大型讲演,号召日本各界大力支援中国革命,防止日本政府对中国进行武力干涉,并希望中国革命者坚持初衷,早日取得革命成功。③

      由于头山满、犬养毅、池亨吉、萱野长知、内田良平等多人,早在辛亥之前数年就和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有交往,对中国革命表示同情,所以革命爆发不久,他们就纷纷公开在报刊上撰文,对这场革命表示肯定。如头山满说,“此次革命变乱,并非由外界刺激或他人煽动而起,完全是时局所促成。革命之目的是坚持废皇帝,建共和,决非轻举妄动”④。犬养毅分析孙中山等革命派的目标是“一举打倒满清朝廷,坚决实行政治上的一切改革,创立文明新国家”⑤。虽然不知他们是无意还是有意地忽略了因为列强的侵略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深刻危机,并且当时革命者普遍怀有反帝救亡的情绪和目标这一事实,而称此次革命“并非由外界刺激”,但他们看到并且认同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废皇帝,建共和”、“创立文明新国家”,是值得肯定的。

      曾经参加革命活动的日本浪人,也能看到清王朝灭亡的必然性。“如此老大帝国,窳政百出,治世之活力尽失,为民所怨,覆灭在即。试观行将灭亡之清朝末路,诚如中国人所感喟:国破山河在,黄龙旗倏为五族共和之五色旗所代。目睹满清被埋葬之情景,不禁感慨万千。日中志士多年之辛苦惨淡,为今日来临而不惜奉献全部身心,终于壮志得酬,欢呼雀跃自不待言。”⑥萱野长知高度肯定10月10日的武昌首义是“中国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民族独立日”。翌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为“终于实现了同志们三十年如一日所从事的恢复中华,创建民国之大志”⑦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内田良平在1911年11月发表的《中国改造论》一文中,也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称“这次革命变动并非如义和团一样一时冲击性的动乱,而是具有长远的延续性质的国民革命”,“中国的革命是20世纪世界局势中最大的变动。等同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欧洲大陆形势变化。中国的革命将促使亚洲各国的局势改观,其结果对世界机运消长的影响,不可等闲视之”。⑧具有自由民权思想的宫崎寅藏,一贯因“坚信人类应有同胞之义,故而厌恶弱肉强食之现状,信奉世界大同之说”,由于多年来一直同情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此时更相信“若使中国成为理想之国家,以其力定能号召全球,同化万国”⑨。

      除了高度肯定辛亥革命之外,上述人士还不吝笔墨,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大加赞赏。如犬养毅称赞孙中山“极力笃行自己信奉之学说,坚持共和主义,高举平等旗帜。……余素知其人,可以断言彼为难得之人杰”⑩。根津一的评价是:“孙逸仙其人既富智谋,又有胆略,亦具学识,实为出色之人物。……尤其是作为人数众多的革命党之领袖,十年如一日,始终对其信念坚持不渝。”(11)内田良平赞扬孙中山“是一位学问渊博,知识广泛,镇定自若的出色绅士。……而且他身先士卒,实践革命。前年镇南关之役,孙亲自督师前线,可见其不愧是革命党的伟大领袖”(12)。对于孙中山未曾参与谋划和指挥的武昌起义,池亨吉的认知是,“此次武昌的变乱,虽属突然,但其活动完全遵照革命方略,其行动计划亦步步按孙文之意而动”(13)。根津一还在前引文章中赞扬黄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此人具备诸多优点……是个实干家,充满为达目的不惜身冒万险之献身精神”。

      上述日本民间人士和浪人或者出于与中国革命者的友好关系,或者出于所谓抱负和侠义精神,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在辛亥革命中非常活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