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考

——“《书谱》”浅探之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云龙,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
书法赏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书谱卷上》①的作者孙过庭其人,至今仍有许多基本情况尚未明了。比如,他的名与字,何方人氏,家庭、出身、履历,多大年岁。他的书法成就及书法理论在当时的影响等等。笔者根据相关文献作如下考证:

      一、关于孙过庭的名与字

      孙过庭是姓孙名过庭,字虔礼?还是名虔礼,字过庭?现在有依据可考的文献共有:①《书谱卷上》孙氏本人所署:“吴郡孙过庭撰”;②唐窦臮撰、其兄窦蒙注的《述书赋》中:“孙过庭,字虔礼”②;③唐张怀瓘撰《书断》下《能品》说:“孙虔礼,字过庭”③;④唐陈子昂《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墓志铭》)中说:“君讳虔礼,字过庭”④以上四说。

      孙氏本人在《书谱卷上》署孙过庭,但就作者本人,以名署可,以字署亦可。窦氏兄弟的《述书赋》明确地说:“孙过庭,字虔礼”。与张怀瓘、陈子昂的“名虔礼,字过庭”正好相反。那么孰是孰非?

      首先,除孙过庭本人外,让我们看一看这四个人谁更了解孙过庭:窦氏兄弟在著《述书赋》的时间是在唐大历四年(769年)。距孙过庭去世约70年。张怀瓘著的《书断》成书于唐开元十五年即(727年),距孙过庭去世也近40年。而陈子昂则是与孙过庭同时代人。不但是同时代,而且他们之间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在孙去世之后,因为孙的家境困难,陈子昂便主动地承担起抚养孙过庭的遗孤的责任。这在陈子昂的《祭率府孙录事文》(以下简称《祭文》)写得很清楚:“平生知己,畴昔周旋,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相视而笑,宛然昨日”⑤就是说:咱们这几个知心朋友,而你却已经作古,回想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谈笑的情形犹如昨天。接着说“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陈子昂引用了晋时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和山涛的典故(见《晋书》):当嵇康临刑之时,深情地望着一双儿女,说了一句“山公在,汝不孤矣”。意思说:有山涛在,你们的命运不会象其他孤儿那样凄惨。嵇康被杀害后,山涛真的把嵇康的子女抚养成人并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到朝廷为官。引用这一典故之后,又加上了两句话:你孙过庭是知道我陈子昂的为人,九泉之下,你就不用担心了。这样的朋友关系,陈子昂是不会将孙过庭的名和字搞错弄混淆的。所以应是:姓孙,名虔礼,字过庭。

      至于有人认为该《祭文》是陈代他人所作,应属无稽。试想当时一个以文名世,一个以书法名世的两个人,又同在朝廷做官,一个“右卫胄曹参军”一个“率府录事参军”结成好友本属正常。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代笔则更不可能将名和字搞错。

      二、孙过庭究竟是何方人士

      孙过庭究竟是哪里的人氏呢?文献有三,①《书谱卷上》孙氏自己说是吴郡;②窦氏兄弟《述书赋》说“富阳人”;③张怀瓘《书断》说“陈留人”。

      那么这三处,究竟是哪一处呢,其实应该说这三处都对:《书谱卷上》孙过庭署吴郡,因当时唐朝人们还很讲究郡望的。林宝《元和姓篡》中:“吴郡富春,吴孙武子世居富春——富阳。孙武之后世居富阳”⑥。自汉末、三国年间,孙坚居富阳,孙氏在吴郡更是望族。窦氏兄弟《述书赋》的“富阳人”也没错。因富阳是统属吴郡的一个县。而张怀瓘的《书断》说其是“陈留人”。从张怀瓘的《书断》中不难看出其是读过《书谱卷上》的,《书谱卷上》的开头孙过庭自己明明白白地写着“吴郡孙过庭撰”,张怀瓘不会不清楚。可张怀瓘为什么还说其是“陈留人”?从《书断》中连孙的好朋友都加以记述来看,张对孙亦知之甚详,不应将孙过庭是哪里人搞错。并且《书断》成书于727年,如果搞错,孙氏的后人在当时也应该给予纠正。所以“陈留”是指孙过庭家族当时居住地。应是孙过庭的上代或几代,其家族或家族的一支(有孙过庭)由“吴郡”的“富阳”迁居于河南的“陈留”。具体地说,孙过庭的祖籍是吴郡的富阳。当时家族的居住地是河南陈留。

      至于有人提出当时有两个孙过庭,一个家“陈留”,一个家“富阳”这亦属无稽。无论陈子昂还是张怀瓘及窦氏兄弟,他们说的是同一个人。关于明朝人王鏊在《苏州志》中所记孙过庭及其子,一则连400年后的《宣和书谱》都有误记,更何况时间已过800多年。其二,孙氏祖籍实属吴郡,将其列入虽属牵强,情有可原。但以此为据说有两个孙过庭则难以说通了。

      三、孙过庭究竟是多大年龄

      孙过庭究竟是多大年岁时逝世的呢?有两处文献比较可靠:

      ①是《书谱卷上》中孙过庭自己说:“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时逾二纪”。取典《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⑦按十二年为一纪,即超过二十四年,这里边即没说是“总角”之年,也没说“弱冠”之年,而说“志学”之年。即没说逾一纪,也没说近二纪、逾三纪或四纪。如果将志学之年的十五岁,加上逾二纪的超过二十四岁,约40多岁。《书谱卷上》结尾署“垂拱三年”,即687年。就是说,在687年时孙过庭的年岁应在40多岁。

      ②从《墓志铭》中说:孙过庭经历“值凶孽之灾”,之后“四十见君”,的时间顺序上看,“垂拱三年”以前的“值凶孽之灾”共有两次,一次是652年的以“高阳公主,房遗爱”等人的宫廷之变⑧。如果是652年的“值凶孽之灾”孙过庭已年近40岁的话,“垂拱三年”时的孙过庭年龄则70多岁了。那么孙过庭的子女应是50岁左右,最低也是与陈子昂同龄,怎么会有“嗣子孤藐,贫窭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祭文》语)的现象?又何须陈子昂的“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祭文》语)的抚养许諾。再一次的“值凶孽之灾”是三十年之后684年徐敬业等人的叛乱⑨。如果按陈子昂在《祭文》中记述的“值凶孽之灾”之后“四十见君”时间顺序来算,“值凶孽之灾”时的684年孙过庭应是不到40岁或刚满40岁。如果不到40岁,从684年的三年之后即“垂拱三年”(687年)时的孙过庭当在41—42岁之间。如果刚满40岁,则“垂拱三年”(687年)时的孙过庭当是43岁。这也正好与落款“垂拱三年”(687年)时的孙过庭“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时逾二纪”的年岁相符。据陈子昂《墓志铭》“忽中年而颠沛,从天运而长徂”中的“中年”,由此我们可以断定687年时的孙过庭年龄应在41—43岁之间。从而也就推算出孙过庭应生于644年—646年之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