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是按照美国人的观点在评价我们当今的艺术创作” 李冰 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里,您有关云南风情的那些画作深入人心,即使他们不一定了解丁绍光本人。我不知道作为艺术家来讲,您是怎样归纳定义自己的作品的,尤其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喜欢您的作品? 丁绍光 回答这个小问题我还得先谈到另一个大问题,也是我今天主要想谈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画家,包括我们国家的文化领导,应该亟须解决一个对当代艺术的看法问题。老一辈的比较成功的艺术家关于艺术理论都谈了很多,比如像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他们都谈了很多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但是都没有谈到当代,对当代不予置评。我就非常后悔在吴冠中老先生过世之前没有和他谈这个问题,其实我很想和他交流一下什么是当代艺术,我想他一定会有看法。你看他对美协,对画苑,评价都是非常直爽、非常犀利的。但是对当代艺术他反而没有做出评价,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必须要回答,你不能总是回避关于当代的话题。对于中国人所评论的“当代”,我有我的看法,我觉得他们的评价是不正确的。 李冰 为什么会有这样直观的感受呢? 丁绍光 他们是按照美国人的观点在评价我们当今的艺术创作。在我看来,当代艺术价值的混乱,其实就是标准的混乱所引起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中国对当代的提法基本上是按美国的标准。有人把所谓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四大天王”算作当代,其他的人都在当代之外。 李冰 关于“四大天王”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这四个人,也有说是曾梵志也在其中的。 丁绍光 大概就是这些人吧,一提到“当代”,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这几个人。绝对不会把刘大为、潘公凯这几个画中国画的人放在里面。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当代”?活到今天的画家没有一个人愿意说:“我是过时的,我不是属于当代的,而是属于过去的,被这个世界所淘汰的。”每一个画家都想成为代表当代的画家,不管什么风格的画家。如果说活在当代的画家就都代表“当代”,这个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到底什么属于“当代”?如何判断“当代”?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而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觉得现在中国评论界所谓的“当代”,它基本上是没观点的观点,我们没有说清楚中国人自己的观点。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开一个很好的研讨会来研究,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标准,来对我们的文化艺术做出评价,而不是借用别人的意识形态准则来进行判断。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有一本书叫《艺术的阴谋》,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援欧计划,美国对欧洲先后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的5%用于文化艺术领域,目的就是为了在艺术界培植亲美的势力。就当时的状况来讲,他们主要是对抗苏联的共产国际,所以在欧洲成立了“自由主义大会”,成立这个大会的目的是宣传个人主义。当时的美国很有钱,因为“二战”时期美国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波及。在艺术创作方面极力倡导个体独立,宣传个性解放,推介个人主义。援欧计划的5%拨款意味着很大的一个数字,表明了美国官方不遗余力的态度。除此之外,它还动员了美国一百多个艺术基金会,包括其中最大的洛克菲勒基金等,全面地争夺对于欧洲的艺术主导权。简单来讲,它就是用了三个“M”。 第一个“M”就是控制市场“market”,用金钱来控制市场。它收买了很多的评论家,但是有一些艺术家他们是用钱收买不到的。比如像哲学家罗素、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但是美国利用了他们的反共产主义、反苏联的倾向,就把这些人联合起来了。所以那时在欧洲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力量,凡是青年人,学美国艺术的,它就给奖学金。在欧洲成立的很多画派流派,实际上都是美国出钱扶植起来的。而且美国的“FBI”直接参与,他们推出的第一个人就是行动画派的加克森·布洛克。这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但是当时在美国,他的画很便宜,还没有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在经过美国的悉心包装并向欧洲推出之后,他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民族英雄”。现在他的画作单幅售价可以达到一亿美金。其实他受到的纯粹是美国的教育,没有半点欧洲的风格。 李冰 据说一幅布洛克的名为《No.5,1948》的油画,售出了1.4亿美元的天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昂贵的画作。他的创作方式很特别,先将一块两米见方的白色画布铺在地上,再将一根长约两米的绳子垂直于白布上方,绳子的一头拴住房梁,另一头拴住颜料桶,用利器在颜料桶底部打个洞,使颜料能够顺畅淌出,然后,随便用什么办法,撞击颜料桶,让流出的颜料随着前后左右晃荡的颜料桶,在画布上任意挥洒…… 丁绍光 是,他的画被抬到了极高的价位,他和毕加索、莫奈、克里木特、凡高并列为价格最贵的艺术家。 第二个“M”就是博物馆“museum”。老的博物馆作品分类已经分得很清楚,再想挂作品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就盖了新的博物馆,最快的时候一星期盖一个,遍地开花,一直建到与美国最对立的古巴首都哈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