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一”作业批阅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解吉普,江苏省阜宁中学(江苏 阜宁 224400)。

原文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多种“高效课堂”模式在全国各地不断呈现。然而,化学作业批改模式与方式的改革还没有引起广大化学教师的足够重视,不少教师没能与时俱进,仍然沿用课改前的批阅方式。主要表现为:批改千篇一律,对的打“√”,错的划“×”,“一首歌唱到底”,针对性不强;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几天后才和学生“见面”,不能“速战速决”,批改的时效性差;对待开放性较强的简答题或“探究题”等不能灵活把握学生的答题要点,以“标准答案”机械评判;忽视作业批改的功能与作用,以“查”代“批”,应付了事;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发现错误率较高的作业时常以不友好的字眼发泄情绪……有鉴于此,改变化学作业批改模式,提高作业批改效能很有必要。

      二、化学作业“二三一”批阅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所谓化学作业的“二三一”批阅模式,是指化学教师应重视处理好化学作业批改所经历的三个环节,即批阅前注意“两个把握”,批阅过程中做到“三多三少”,批阅后做好“一次遴选”。按照这种模式批阅学生的化学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能使学生看了批改后的作业,不但知道哪题做错了,而且能知道错在哪里,知道怎么纠正错误,怎么弥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不但不会因做错的作业题多而丧失信心,而且会因教师的批改得当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备受激发与鼓舞。近年来我就这种模式作了认真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批阅前注意“两个把握”

      有的教师将学生做好的作业拿来就改,认为批改作业的目的就是知道学生哪题做错了,好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补救。其实这只不过是批改作业的基本目的之一,要想真正体现作业的批改功能,在化学作业批改前就应略加思考,注意两个方面的“把握”。

      (1)把握训练目标

      作业批改前应先思考一下本次作业的宗旨是考查哪方面的知识点,训练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样就可在批阅过程中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或错误的类型有的放矢地作出指导性的批语,批阅时就可以“抓大放小”。“抓大”就是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或知识缺陷是本次作业重点要考查和巩固的知识点时,抓住不放及时为学生作出合理的“批示”;“放小”就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离本次作业的训练宗旨较远或因粗心等原因导致的失误等可“一笔带过、点到为止”。

      案例1 为了衔接初、高中化学知识,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一开始就安排了“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这一内容,教材在复习初中已学的物质简单分类的同时提出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我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后为学生留的作业中有如下一道题:

      

      批改作业讲究抓大放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使我们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作业批阅效率的最大化。

      (2)把握学生起点

      批阅作业前先看清是谁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起点来批阅。这样就会使我们心平气和地批改好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耐心地帮助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用不同的“导航系统”导航。

      案例2 作业原题:x g的铜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将产生的气体与4.48 L(标况下)的混合后再通入水中,结果气体能完全被水吸收,求x的值。

      

      综上可知x的值应为25.6。

      另一学生这道题一字未动(不会做)。

      前一名学生头脑灵活,成绩处于班级前列,而后一名学生化学学科成绩比较落后,不会做此题在预料之中。面对两位起点落差较大的学生,我分别作出不同批语。前者:“能否不加讨论直接用关系式解题?”后者:“本题较难,可能你一时忘了用‘电子守恒’考虑问题,想想反应中Cu的电子先被何物所得?该物得到电子后,是否在后面反应中又重新丢掉所得的电子?从最终结果看,铜失去的电子是被所得吗?由电子得失守恒能得到的关系吗?”

      通过不同方式的“指点”,两位学生都很高兴,特别是后一名学生顺着我的提示找到正确答案后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本题较难”但自己也能很快解决,只是“一时忘了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