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想形成的本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柏棣,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王平,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理想形成的本质,也就是理想形成的本质属性。理想的形成是终极奋斗目标的确定、是自我价值追求的凝练、是精神追求的定格。研究理想形成的本质,对于认识理想的形成过程、有效引导人们树立理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2)5-0040-04

      人类的理想并非是与生俱来先天就有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后天形成的。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理想形成的本质,即理想形成的本质属性;揭示理想形成的本质,就是揭示理想形成的本质属性。研究理想形成的本质,对于认识理想形成的过程和引导大学生确立理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想的形成是终极奋斗目标的确定

      人的理性使人在行为中追求目标。人何以有理想?其一是人不满足于现实,才去追求理想;其二是人有理性,只有拥有理性,才能想象和设计规划未来,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这些想象变成现实;其三是因为理想目标所具有的定向、动力和希望价值,因而人们都会给自己树立奋斗目标。因此,人何以有理想的根据,可以概括为“人需要目标”。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在做出行为之前,需要想到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去做,最后要实现什么目标。人的理性使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目标和方向,这也是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划设计的集中体现。不仅如此,人的行为总是要面临多种选择,在多种选择中也要确定取向,而这个取向就是目标。再者,人要做什么,总需要有意图表示,目标就是这个表示或指向的现实表现。人的需要使人在行动中指向目标,而人需要目标,最根本的是人自己的内在需要总会指向一个目标。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说,向我们展示的是需要的纵向层次,而没有探讨需要的横向差别。实际上,人的需要在同一层次上亦有选择的空间,诸如职业选择中的不同职业,休闲活动中的不同方式,等等。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需要,但每个人的需要都要指向某个对象即目标,这个对象具化为一个目标,抑或说目标和对象就是自我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人认识到目标的作用价值,并基于他人实现目标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本人给自己确定目标,并坚定自己可以完成目标的信念。实际上,给自己确定奋斗目标,就是给自己确定行动的方向,就是给自己的行动确定行为结果的标准。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理想和目标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生的目标分为多种,有近期目标,有长远目标,有阶段目标,有终极目标。理想是那些指向未来的超越现实的终极性的目标。所谓终极性目标,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理想是目标,即是说它是人生追求的终极性目标。目标不是理想,这是说,目标的含义过于广泛,包括近期目标,短期目标,但这些都不是理想,只有终极性的目标才可称为理想。但是,目标却都具有理想价值,目标的理想价值在于,理想的实现不能离开一个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才会有理想的实现,这是其一;其二,目标在一定阶段内也具有理想价值,因为人确定的目标,肯定是与自己的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个目标因其与现实的距离所以具有理想性。一方面,实现这个近期目标就是自己近期的理想追求,另一方面,这个近期目标连接着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一个近期目标实现,才会有理想即终极目标的最后实现。

      理想的形成就是终极奋斗目标的确立。理想是一个人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因而,理想的形成就是终极奋斗目标的确立。确定一般目标很容易,而确定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比较困难,其不仅要考虑很多因素,还要受到自身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它是不是我最想实现的目标,等等。而且还因为人在自我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目标的认识程度不同,也会导致终极奋斗目标也就是理想的不易确定性。当我们说某人的理想形成了,那个形成的理想一定是一个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可能会不断变化,但它总会是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基于此,我们才说,理想的形成是奋斗目标确立的过程。

      二、理想的形成是自我价值追求的凝练

      理想是价值追求的凝练。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集中体现为指向未来的具有终极性的奋斗目标。一个人选择和确定奋斗目标,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目标,最想实现的目标,这个最喜欢和最想实现的目标,就是自己的价值追求。当前,关于价值的概念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是客体的功能属性说,认为某物有价值,是因为某物所具有的功能属性;一种是主体的需要说,认为主体需要什么,什么就是主体的价值或者价值追求;还有一种也是主流的价值概念,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功能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只有某物的功能属性满足了主体的需要,对主体来说才是有价值的。其实,后两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坚持主体需要说。所谓价值,在相当的意义上说,就是主体的需要,而主体的需要,也就是主体想实现想追求的东西。理想是人们想实现想追求的目标,其本质其实就是人们想追求和实现的价值。一个人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想实现的目标,就是理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所谓理想,也就是自己价值追求的凝练。

      确立理想是价值凝练的过程。人的理想形成是一个自我长大的过程,是一个价值澄清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凝练的过程。“当我们小的时候,躺在妈妈怀里听着青蛙王子的故事,希望以后做那位幸运的王子;当我们上小学后,接受了书本教育,认识了公平和正义,我们发誓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而奋斗终生’;上初中后,父母老师给予我们梦想,希望我们去实现他们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那时候,我们的梦想只不过在延续父母老师的愿望。上高中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来决定梦想的高度,以为这就是我们的梦想。”[1]理想的确立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而逐渐明确并最终确定,因为只有随着自己的不断成熟,自己的认知世界不断丰富,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才会越来越明确,理想的形成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价值澄清的选择过程。在社会需要和胜任能力具备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才可能变成现实。然而,人的价值追求也需要澄清,并非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人的理想形成需要自我的成熟,才能理解价值的意蕴,为价值选择提供智力上的支持。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由于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爱好什么,追求什么,都是要不断的明确,都需要不断的澄清。对一个人来说,澄清自己的价值追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历成长,开阔视野,发现自我,才能最后确定自己的价值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