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社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091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作为率先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研究分析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比较其差异性和特征,可以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提供如下借鉴:一要架高起点,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三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四要积极创新能够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2)01-0101-005

      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培养符合本国利益的国民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都是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国家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借鉴、吸收其道德教育的精华和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比较

      1.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及特点分析

      战后60多年来,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历经六次重大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日本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现代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基准,将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观念贯彻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具体生活中,为创造有个性的文化及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而努力,进而培养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作出贡献的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以培养作为基石的道德情操为目的。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特征,年龄段不同,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有差异,且各年龄段的道德教育目标具有整体的连贯性。比如:日本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以形成新生人和敬畏生命的观念为基础,培养其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忍不拔的精神。初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则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具体场合中充分发挥新生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努力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化,促进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性。而高中的道德教育目标是要通过学校的整体活动来进行,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努力进行自我实现,自觉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社会的一员,要具有与此相应的觉悟。[1]大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目标是: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教养,使学生深刻理解、重视并推进日本宪法中所规定的议会民主主义,使学生在客观理解政治局势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基础政治理论与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和态度。同时,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中也体现出了将“尊重人”和“珍视生命”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原则付诸实践的理念,旨在缓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严重的校园自杀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中标榜有“培养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做出贡献的日本人”之条目,但在其教育的过程中,仍有大量鼓吹军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这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人民的关注与警惕。

      2.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及特点分析

      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核心的道德规范和各种规矩,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使学生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品质。[2]从这个总目标出发,韩国也制定了具体的目标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如20世纪末汉城大学道德课研究会在韩国教育部咨询报告中对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①培养学生作为韩国人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礼节。②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以便合情合理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③培养学生的市民意识和道德倾向,使其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理想。④引导学生认识道德对人的生活的必要性,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冲突,并形成尊重人的品质。⑤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家庭、近邻、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节,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生活态度和道德实践意志。⑥培养学生爱护国家、民族和民族传统的品质,认识到国土与民族分裂的现状以及南北韩不同的统一政策和现有的统一课题,培养作为韩国人所应具备的正确的能力、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为统一前后做必要的心理准备。等等。通过上述德育目标的分析,儒家伦理思想对韩国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正是受其影响,才形成了现代韩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国民精神,因此,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突出民族性、培育民族精神成为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一个显著特征。另外,由于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道德成熟度的差异性,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比如: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目标则以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自律为主,而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以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主。

      3.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及特点分析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适应形势的需要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建国初期,其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民族团结与合作、国家发展与经济繁荣;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新加坡的工业化初见成效,城市国际化日益加深,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这个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则是弘扬传统文化,恢复忠孝纲常,发扬东方传统美德,抗拒西方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袭。尽管不同时期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所差异,但其基本目标是明确的、直接的,那就是强调国家至上、文化多元的利益关系,强调德育的目的就是造就“合格、有用的新加坡人”,这就决定了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完成把学生培养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有科学价值观、有用”的新加坡公民的使命。当然这个基本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是有层次性和分阶段性的。它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实现基本目标的渐进性,主要有三级层次,即:第一层次是整合思想,认同自己民族及文化传统,这也是新加坡道德教育目标的出发点;第二层次是克服西方文化殖民的影响,树立亚洲人的观念;第三层次是基本目标的最高层次,就是要培养具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同感的“新加坡人”。[3](P105-106)它的阶段性则体现在实践基本目标的分年级性,就是不同年级的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对如何爱国的要求,小学一年级做到“会唱国歌,敬仰国旗”即可,而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做到“具有爱国精神,懂得爱国是一种责任;了解国民服兵役的重要性,知道军人和警察的职责”,高中毕业后则要参军服役两年亲身体验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