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晓娟,辽宁大学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相关理论的研究,辽宁 沈阳 110036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以平等化的参与、多样性的选择以及娱乐性的表达方式等特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大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民主表达的平台和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又容易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认知混乱和判断错误。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正视大众文化具有广泛影响的事实,在价值观教育中注重主流文化大众化的表达,注重开展均衡的价值观教育,并在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1-0087-06

      一、文化、大众文化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价值观“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1](P199)也就是说,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等的观念、思想、态度的总和。从形式上看,价值观具有不同于科学认识系统的特殊思想和精神形式。构成价值观的思想形式则主要是信念、信仰和理想。“信念”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以经验和记忆中的某些事实为根据的,它对未来事实的想象、预料和推断是以事实为前提的合乎逻辑的推论。“信仰”是人们关于最高(极高)价值的信念。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人们信仰什么总是有所不同,并且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信仰的形成既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社会文明发展和传播的影响。“理想”以未来的实际形象为标志,它为人的思想和活动及其结果提供着自觉的典范或“样板”。价值观作为人们基于经验和知识而产生的对行为和思想的判断标准,作为人们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期,既是社会的规范,也是个体的自我选择的结果。

      毋庸置疑,价值观总是受到人们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同时,每一个时代的价值观的形成既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深深地受到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各方面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更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价值观就是文化,但是两者的形成和嬗变轨迹不同,影响和作用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1)文化中蕴含着价值观。一些文化现象、文化商品、文化活动本身蕴含着、折射着价值观和价值内涵,比如“择偶类”节目是人们婚恋观的反映。(2)文化成为价值观塑造的载体。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一般是以文化的方式来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价值规范的提出一般采取文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的表达方式虽然间接,但却更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文化构成了价值观形成的场景。价值观的形成既是人们对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自发思考的过程,也是主流社会自觉建构社会规范的过程;既是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在思想领域和观念领域的折射,也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熏染和影响。以家庭、学校、同辈团体、社会等各个层面表达的文化生活构成了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场景。

      在文化领域中,大众文化的形成较晚,但是,对人们的影响极为深刻。大众文化源于20世纪初文化工业的产生。由于新的技术和设备的相继问世并进入文化领域,催生了一种以工业生产方式和复制技术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工业”。文化工业不仅带来了文化的存在形态、结构和格局的重大变化,也使文化观念、生产方式、接受和作用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文化工业的支持下,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大量涌现,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媒体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2]大众文化包括商业电影、卡通小说、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MTV、时装模特表演、营利性的体育比赛,等等。与主流文化的政治性、主导型等特征相比,大众文化具有鲜明的商业性、产业性、娱乐性、技术性、流行性等特征。[3](P38-41)

      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化活动不再是少数受过良好教育者的专利,而是变成普通大众的日常活动,甚至是生活方式。大众文化实现了为大众服务的社会功能。然而,大众文化过度的娱乐性特性也容易诱导“大众”沉迷于消费和娱乐,而远离对社会的审视和评判;大众文化过度的商品化,也容易导致“大众”精神世界的迷失。

      中国的大众文化兴起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港台流行小说、港台电视剧为先导。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众文化发展迅速,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受到精英文化的挤压,但是,其勃兴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文化产品和种类不断增多,西方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大众文化以平民化挑战贵族化,以鲜活生动的表现形式挑战僵化和简单的说教;以人性的复苏消解政治性的高压;以多样性的人生选择抵制“大一统”模式;以个性的弘扬对抗对个性的压抑。总之,大众文化最初的兴起是对极左时期人性压抑和扭曲的反抗,也是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克服“大一统”的价值观模式以及机械性的说教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中,已经形成了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三分天下的文化格局。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透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