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化视角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小鲁,广东省 教育厅,广东 广州 510641 李小鲁,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兼职教授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实价值与特点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目前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影响了教学实效性和学科规范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学科化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向,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坚强的保障机制为依托,加快课程建设和学科化建设。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11-0039-006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认清形势、理解政策、转化思想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和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环境与青年学生思想发展变化,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主体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保证和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在理论上思考、在实践上探索新的方法与措施。本文拟从学科化的视角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一、强化学科特点,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与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地位重要。这种重要性是由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只有清晰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学科特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学术研究才能有效展开。

      1.“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实价值

      第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现实的提炼,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它涵盖了固定模式的教育内容和鲜活的教育素材。“形势与政策”课相对于其他几门规范而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与日常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现实性等特征。课程运用国内外客观真实的重大事件及其对策对大学生开展教育,把大学生熟知的重大事件展开在他们面前,带领他们去认知、去批判。这种教育具体、生动,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把“形势与政策”课整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实质上就是用鲜活的素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为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固化的内容体系注入鲜活的因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活化,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第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回应。

      教育,从本质上讲属于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属于高于生活的精神追求。现实中教育要为生产力发展服务,回归现实。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涉及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问题,即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还应了解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参照书本框架实现对道德、理想、信念和价值的追求,也要融合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实践经验;既要作为“精神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灌输,更要从现实生活中积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因此,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形势与政策”课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问题,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回应。

      第三,它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鉴别力的有效载体。

      网络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范围空前广泛,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量也日益增加。面对潮涌而来的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事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息,大学生需要作出自己的价值评判。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的局限性,完全靠大学生自己正确辨析形势政策绝非易事。大学生能否清醒认识形势,能否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关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形势与政策”课结合时事要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清国内外形势,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善的桥梁。

      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群众,从而指导发展着的社会实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重要价值:一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基本原理认清形势、理解政策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二是有助于大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掌握和运用正确认识社会的思想武器和科学工具;三是有助于大学生把对形势与政策的知识接受和理论学习转变成自身现实体验和实际应用,达到主体需要与客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所以,“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特点紧密相连,具有不可替代的联结作用。

      第五,它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的显性体现。

      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项根本措施和重要途径。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1]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是教育学生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所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显性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