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概述 1.1港口与物流的关系 港口和物流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般来说,全部物流活动是在线路和节点中进行的,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港口正是国际物流不可缺少的节点,外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各种物流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然促使港口做出相应的调整,港口为了能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会进一步扩展它的服务功能,增加其服务附加值,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1.2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 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是港口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港口物流吸引力就是港口为了吸引更多的物流市场份额,使其在与其他港口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断改善港口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拓展物流服务项目,加强管理;是指港口在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在满足客户停泊作业的这一基本需求下,以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较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优化港口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港口的服务质量,提供比其他对手更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的能力。 因此,就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将是一个模糊、综合的复杂问题,需要构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予以评判。通过比较、辨别和评价,能够更好地把握自身的竞争力,找出弱点和不足,为港口制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2.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影响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的因素分析 2.1.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港口经营者无法或者很难通过自己企业的主观努力来改变的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港口对物流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的经济腹地是指经由该港口吞进货物的消费地和吐出货物的生产地的总和,腹地经济就是港口物流的主要生成地和来源地。临港产业是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实现的服务功能扩展、服务范围延伸的结果,是在港口由传统运输中转节点到综合物流服务链中重要环节转变的体现。综合服务指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内容。这些要素集中为港口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区域条件,提高了港口的物流吸引[1]。 港口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正在逐步发展为港口所在的供应链的合作和竞争,港口必须实行纵向的供应链内部合作。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与周围港口的体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周围港口众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间的物流量竞争,并且各个港口的吞吐量和规模也决定了在港口体系中的物流量竞争份额。港口的集疏运系统包括集疏运设施、集疏运方式及集疏运管理,集疏运体系快速高效,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连接,则货物的周转时间缩短,其运输成本降低,对物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水平,国家政治政策也同样影响着港口的发展[2]。建立完善的港口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港口法规,不断完善协调机制,港口局、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管理部门应同货主、船代、船东、修船、装卸等各方协作,使港口能提供各种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大通关,从而为港口吸引更多的物流。港口的经济来往是全国性和全球性的,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国家,所以其他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也会对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 2.1.2内部环境因素 影响吸引力的内部因素是指由于自身的各种不同特点和素质,造成了吸引力上的不同。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改革等措施得到改善,增强港口对物流的吸引力。 港口自然条件是港口运作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是港口进行物流处理的直接载体,不仅为港口运作提供了基本的作业环境,而且在增强港口双向辐射能力、保证船舶顺利进出港等方面的作用也较为显著。 港口应具备健全的运作管理系统,以完成港口运作的计划、调度、控制和实施,它主要由港口的航海运输、码头装卸以及港口生产监控与调度等涉及港口运作的企业或部门组成[3]。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建立长期有效的业务关系,对客户关系追求合作、协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掌握市场主动权,共同扩大市场份额,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从而提高物流吸引力。合理制定港口费率政策,物流服务成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低成本是吸引物流的关键因素。为了配合个性化服务必要时要制定出个性化价格,提供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信息系统是指覆盖或辐射港口以及与港口运作相关部门或机构的信息支持系统,主要完成港口的信息传递、处理、存储、加工、统计、分析等功能。构建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物流通道顺畅,是港口物流吸引力的技术支撑。 对应于上述因素的具体指标如图1。
图1 港口对物流吸引力指标体系 2.2 港口对物流吸引力因素的因子分析 根据上节建立的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指标重要性主要采用李克特5等尺度量表,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影响港口对物流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中的公共因子,进而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依据。共发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38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8份,共计回收问卷1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