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兴衰取决于该国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在于该国的某种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特定产业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四个关键环境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另外,政府和机会两个辅助要件影响上述四个环境因素,它们共同决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力。[1] 将波特的这一理论应用到我国现代物流业中来,假定物流业包含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三个因素保持不变,竞争对手及政府因素就成为提高现代物流业竞争力的主要环境因素。由于我国和东亚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各自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发展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我国和东亚国家(地区)在竞争的同时,又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制定的物流国家战略以及进行的政策引导对我国物流业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先进的物流架构是提升我国工农业附加值,建设高效服务业,推进我国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有力工具。 一、东亚国家物流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衡量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物流绩效指数(LPI)涉及六个方面:(1)海关的清关效率及其他边境机构的办事效率;(2)货物运输与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的质量;(3)安排国际运输的便利性与负担能力;(4)当地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及物流成本;(5)跟踪国际货物运输的能力;(6)货物运输抵达目的地的及时性。主要国家的物流绩效综合排名见表1。
长期以来,为推动本国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亚洲各国都将物流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物流进行宏观规划(见表2)。发展壮大物流业,一方面可提升国内经济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可通过提升物流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竞争力。[2] 1.新加坡2006~2015年物流规划概要 在亚洲,新加坡的物流绩效指数排名第一。与那些能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土面积更为广阔的国家相比,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屿国家,缺乏长期的竞争优势,提升价值链成为其主要改革途径。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积极发挥电子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就走上了政府与企业共同电子化的历程。高效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大促进了其物流业的发展壮大,物流业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多维化的特征,成为近年来推动新加坡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信息技术是物流业的灵魂,2006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为期10年的物流发展战略,如信息技术(IT)行动规划、协同合作高科技制造业计划等,旨在利用信息通信产业的力量,发展成为供应链的中心以及高价值制造业的枢纽。[3] 2.日本2009~2013年物流规划概要 尽管日本经济步入了低增长期,但其社会经济结构已经比较成熟,各产业都进入了高度化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及国民对物流的需求也在改变。2005年与2009年的《综合物流政策实施大纲》是在亚洲各国经济日益增长,物流相关设施逐渐完善,日本物流业面临严峻挑战,且日本国内财政不容乐观,整合社会资本投资受到严格限制的背景下修订的。2009年大纲重视建立推动体制,从国家和地方两级推动体制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必须得到国民的理解与合作,加强货主与物流业者之间的联系,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当地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并对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推动体制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说明。大纲注重对物流业绩的评估,在降低成本、行动迅速等重点项目上强调其有效性和高效益。堀江正弘提出,《综合物流政策实施大纲》有效运用现有的社会资本,以期将东亚“准国内化”,目标在于建构国际物流网络基地,发展由产业领头的国际物流外销模式。[4] 3.韩国2006~2020年物流规划概要 1996年,韩国正式全面开放国内流通市场,国际流通企业进入韩国市场,韩国是当时唯一拥有针对流通产业全行业基本法的国家。韩国的物流政策由“制造业支持政策”转型为“国家成长战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韩国政府推行综合物流企业认证制度,对专门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了政府认证、支持与培养。近年来,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群的迅速崛起和日本超级中枢港计划的实施,给韩国港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韩国政府基于物流立国战略,为巩固本国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顺利实现东亚物流中心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朴敏圭认为,2006年韩国对《流通产业基本法》进行修正,提出国家物流基本计划,旨在通过国家物流体系的效率强化,预期于2020年实现“全球物流强国”的目标。[5] 4.中国2009~2011年物流规划概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分行业增加值统计数据可以得出,2007~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维持在43%左右,与日本服务业占比75%相比偏低。物流产业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2007~2010年的产业增加值可以看出,物流产业占第三产业产值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