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对策研究

作 者:
王静 

作者简介:
王静,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驻站研究人员,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思想战线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引起学界和政府对物流环节的广泛关注。以农产品流通链的产销困境为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的物流需求,探寻出建立我国农产品物流链支撑体系的对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政府积极创造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施差别化物流政策;建立农产品综合生产防范体系,推进农产品产销链的产前变革;建立农产品物流运行虚拟化治理模式,推进农产品产销链的产后变革;进行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产销一体化破解“菜贱伤农”之困;建立农产品物流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消除产销失控现象;成立区域慈善性质的农产品物流机构,形成特色的可持续扶贫路径等策略,对农产品物流和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有力支撑。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产销困境

      近年来,农产品一直是价格大幅波动的重灾区。据统计,2010年1月25日,餐桌消费价格指数为2 609.6点,2011年1月24日,这个指数为3 016.9点,1年间指数飙升407.3点,涨幅超过15%。“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成为2010年餐桌消费涨价代名词,而这些农产品价格的巨幅变动,也关乎着餐桌消费指数的涨跌。蒜价一年最大差距达228%。绿豆一周内价格暴涨近30%。苹果价格创10年新高,2010年下半年默默无闻的苹果每斤售价突涨1元钱。鸡蛋价格该降反升,演绎了2010年农产品最后的疯狂。①而2011年4月,我国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部分农产品滞销导致价格暴跌,2011年11月国内食品价格的不均衡状况有所显现,姜、蒜、土豆、白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暴跌,大白菜下降30%,降至两年来最低价,而个别肉类价格却出现攀升。②“菜贱伤农”事件再次发生,其中原因究竟何在?与历年出现农产品流通难题相比,一般“卖贱”与“买贵”只会单独出现,而2011年两者同时出现,较为罕见。与往年相比,其趋势来得更为猛烈,2011年农产品产量也得到了极大释放。事实上,农产品的“买难卖难”和“卖贱买贵”等现象已经是多年未解的顽疾。反复出现的农产品供求关系不平衡、价格暴跌暴涨、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双损”现象,都同时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产销严重不协调、信息严重不畅通。重新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并制定相关解决策略,才是破解农产品流通的根本出路。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渠道长、成本高。在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和农产品多样化消费双重因素推动下,农产品流通区域越来越大,流通的物理距离也越来越远。同时,由于初级市场化发展的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呈现出环节多、渠道长的特点。农产品从起点的产地物流到中间的中转物流,再到终端的销地物流,要经过生产→收购→存储运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分销→消费的环节。这种渠道的形成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环节太多,甚至还存在三级批发商、代销、配送等环节,因而也就有了层层加码的理由。

      农产品合作社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虽然从事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绝对数量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暴露出小农经济固有的效率低下的特点,导致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同时由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处于极低的水平,也直接造成通过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数量低下。

      农产品物流加工水平落后。由于缺少快速高效的物流链体系,不少农产品只能在产地销售。农产品运输难、储存难普遍存在。虽然我国近年来交通设施建设有了飞速发展,但边远地区、山区及乡村道路建设滞后,影响农产品的收购与调运。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仅为1%。③由于后续物流环节基础薄弱,农产品进入到终端的销地物流时必然增加进场费、摊位费、人工费、工商费等近十几种费用,尤其是部分城市实施的“货车限行”政策,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配送成本,而所有环节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人员的合理利润都要计入到农产品价格中,消费者自然买到的是高价格的农产品。

      从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产销整体环境来看,处于链条上游的农户因考虑到农产品保鲜期、季节性等问题,不得已出现“卖贱”的现象。而对于下游的消费者而言,经过了多种渠道的农产品已经变成了高价农产品,自然也就形成了“买贵”的现象。同时,运输作为链间连接上游与下游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农产品运输途中汽油的消耗问题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因素,自2005年3月以来,汽油价格上调了17次,6年的时间油价涨了一倍,这对于农产品流通来说,无疑又是一笔巨大的成本。④

      二、农产品产销困境下的物流需求分析

      近期部分品种农产品滞销带来的“菜贱伤农”问题,商务部、农业部纷纷紧急部署对策,帮助菜农寻找销路。而与此对应的是终端农产品价格依然高企,CPI持续高位。农民感叹种菜不赚钱,市民抱怨菜价太高。国家发改委的调研结果表明,剔除人为炒作价格的因素,农产品种植、流通环节中成本的增加是各地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这背后有着许多深层次原因,但是除了从产销环节入手之外,打通物流产业链,降低流通环节成本,使流通渠道更为畅通,是破解“菜贱伤农”困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农产品物流渠道需要信息沟通引导

      从国内长期以来实行食物安全的发展战略看,主要集中在保障供给的数量安全方面,影响了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物流链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还处于技术引进和初级研发阶段。第一,农产品物流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众多环节缺少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反馈等手段和机制,导致农产品流通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不对称而且滞后,使得农产品供给、流向与流量常常带有盲目性,赶不上市场变化。同时导致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第二,整个农产品物流缺乏信息引导。我国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存在很多困难,缺乏准确、及时、全面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信息。首先,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种繁多,信息繁杂且市场信息变化快,这就造成信息的收集和沟通的困难。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由于缺乏农产品质量标准,有关价格的信息几乎很难进行沟通。其次,由于信息没有在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有效地流动,再加上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全面建立起来,造成信息的收集和提供成本高昂。对于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任何参与者,独自收集所需要的、用以制订产品物流计划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是异常艰难的,或者说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农产品物流系统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不高,最终出现农产品产销困境,导致农产品卖难或买难的现象时常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