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视角下省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

作者简介:
张宝友(1977-),男,浙江金华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研究,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黄祖庆(1969-),男,江西赣州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工程等,浙江 杭州 310018;孟丽君,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首先,本文在阐述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标准视角的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概念模型及其评价指标,包括专利申请量、产业集中度、资产利润率和标准化财政拨款;其次,结合江苏省和浙江省2002-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单个指标视角和基于DEA模型的综合视角对两省的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对比,得出“浙江省物流产业竞争力比江苏省的弱”的结论;最后,针对结论文章提出了提升浙江省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发展,现代物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近年来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产业竞争力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汪波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物流系统内部情况、外部情况和物流系统合理化对天津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1];李玉民等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刘国新运用最优脱层法和神经网络法对武汉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王圣云等等按五大物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邮电)的区位商界定了中国区域物流类型并对区域物流竞争力按省区进行了定量评价[2]。虽然上述文献资料对我们研究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物流产业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要想构建一个包括所有要素在内的物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切实际的。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标准也是保证物流企业各个环节协调运行、保证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在技术上实现良好衔接的重要技术支撑条件,即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促进技术创新的因素,标准能“阻止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产生”①;也能加速技术扩散与转移,缩短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和应用之间的时间差[3],提高厂商技术创新的利益。杜振华认为标准作为技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的载体,从源头上控制了产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升级的主动权,从而促进产业的升级[4]。李大平等指出标准不仅对一个企业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产业的发展甚至于涉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5]。关于物流标准方面的研究,李传荣认为托盘标准是实现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现代物流的基础[6]。兰洪杰等指出标准化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7],因此,在中国目前正处于以由市场换取资本和技术向以市场换取技术和标准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新技术背景下抢先在产业发展中实施标准化战略,掌握了物流标准的主动权,就能提升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王增梁也认为,我国企业推行ISO9000标准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和进入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8]。

      上述文献为物流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已有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不足:其一,虽然探讨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但其探讨的范围过于狭窄,或从技术创新,或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或从托盘标准,或从ISO9000质量标准。没有系统地研究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其二,定性讨论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太多,未见定量的研究,而这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试图在系统分析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标准的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运用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两省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比较,最后,提出提升浙江省物流产业竞争力对策。

      二、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及评价指标

      据可得文献资料分析,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从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企业能力和政府规制四个方面产生。

      (一)技术创新

      物流产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创新的速度,而技术创新在相当程度上却依赖于“技术标准”,这是因为“技术标准”能加快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影响着物流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进程,同时也决定了物流企业能否从技术进步中获得利益[9]。当物流产业在运输、仓储、包装和装卸搬运等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有前瞻性的技术标准和服务可靠性规范时,就能够培养精致型需求,促使物流企业服务向质量和技术更佳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8]。技术创新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作用途径主要有:1.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2.改善物流基础设施的条件;3.为物流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ERP、MRP等。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专利、新产品、创新投入资金和研发人员对创新的投入产出进行数量分析,而专利数据在创新分析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10],因为专利数据易于获得,同时专利和技术创新关系密切,并且专利标准客观、变化缓慢,所以专利不失为作为测量技术创新产出的相当可靠的指标[11-12]。对于选取专利申请量还是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国外学者常采用专利申请量而非专利授权量来衡量技术创新产出,并且有学者论证了专利申请量比专利授权量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真实水平,因为专利授权量受到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也正是由于人的主观性较大,从而使专利授予量易出现较大波动。

      因此,本文选取“专利申请量”作为物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

      (二)市场竞争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如果结构合理、竞争有序,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将得到较大提升,产业标准竞争在宏观层面会带来两个效果,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13],进而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物流标准有利于规范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秩序,使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处于有序的状态。在标准的约束下,物流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及开展企业内部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哪个物流企业采用的标准级别高,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会赢得更多的客户,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处于落后的那些物流企业也将被迫采用较高级别的物流标准提供物流服务,从而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此过程将循环进行进而提升了整个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