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契约机制研究现状与走向

——基于信息不确定环境下的考察

作者简介:
孙华(1980),女,山东即墨人,山东大学讲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胡金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丁荣贵,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信息确定性和信息对称两种假设在供应链协同契约机制研究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在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现实环境中这两种假设逐渐呈现出各种不合理性。该研究对现有的不确定性环境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两种假设不再适用于不确定性环境建模的各种原因,进而从信息共享价值研究、信息共享激励契约机制研究、为使激励机制的计算和描述形式更直观和简易而进行的信息不确定性表达研究3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各种结论和成果,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4个方面给出信息不确定性环境下供应链协同契约激励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1 期

字号:

      一、引言

      供应链(Supply Chain,SC)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组织的主要运作形式,但经济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也为这种外部生产模式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暴露,比如低产品质量、延迟交付、缺货损失等。在没有清晰的命令和控制结构情况下,由于供应链成员具有各自独立的、可能相互冲突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挑战就是协同和整合供应链成员,所以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①运作是其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1]

      从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供应链可以分为各成员相互合作的中心化(Centralized)系统和成员独立决策的非中心化(Decentralized)系统两种②。由于权力相对集中,只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中心化系统很容易实现供应链的协同,但是对于非中心化系统而言,各组成成员之间在资金、物流、信息等方面存在相互关联,同时又在决策上相互独立,[2]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各成员之间必然存在诸多的利益冲突,这种独立行为决策在实现各自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却出现了整体利润的下降,即供应链的双边际化(Double Marginalization),[3]虽然各成员在决策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联合其他成员共同决策(形成中心化模式)能有效降低或消除双边际化效用,但完全的联合运营受到传统、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变得不现实。[4]所以诸多文献将注意力锁定在非中心化系统的协同研究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契约激励机制使供应链在分散化系统运作环境下的收益达到或接近其中心化系统运作的收益。[5,6]

      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中,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协同机制的运作或是为简化模型求解很多文献都假定供应链的运作环境是信息确定或信息对称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范围的扩大,人们发现现实中往往会由于不确定性信息或不对称信息的扰动而影响契约机制的激励效果,使供应链不能协同运作。信息的扰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本身的客观波动性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供应链成员对信息的主观认识不足引起的。[7]

      目前对信息扰动的研究中,对客观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大都集中于如何正确描述这种扰动,以保证信息的正确表达,同时能降低供应链协同模型的分析和求解难度;由主观认识不足引起的波动性信息主要被处于信息优势的成员掌握,未掌握的成员需要花费一定成本才能获得,文献将其称为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研究侧重于信息不对称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以及相应协同激励机制的设计。

      本文将首先对信息确定性和信息对称假设的不合理性进行阐述,寻找现有供应链协同基本模型建模和求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现有文献中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供应链协同不确定性信息的表达3个方面进行综述,探寻现有文献中关于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和结论,并给出信息不确定性环境下供应链协同契约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信息确定和信息对称假设的弊端

      供应链协同的基本模型都假设市场信息是确定的、成员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虽然这些假设能为研究者提供较便捷的模型求解过程、呈现供应链运作机理较快速和直观的解释,但随着学者们对模型和现实研究的深入,发现无论从理论模型求解还是从现实意义上讲这些假设都存在一定弊端。

      在需求确定情况下,如果生产商对市场需求信息不明确,但他却知道零售商完全掌握需求信息时,他就会通过调整批发价格获得供应链的几乎全部收益,所以对零售商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假装自己也是信息不明确者。[8]但这种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合理,因为无论零售商是否真的不清楚市场需求,生产商的最优选择都是假设零售商掌握了需求信息,这样零售商获得的收益几乎为零,零售商也没有动力参与到该供应链中来,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始终存在,所以上述需求确定的假设不合理。

      当预测的需求为无数连续状态(服从一定的整体分布),每种状态都服从方差一样的随机分布时,生产商不知道状态的分布情况,但他知道零售商掌握了此分布信息,作者给出的状态只有离散的两种均匀分布,则二者的均衡结果不依赖于组合系数和两种分布的均值,所以生产商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程度并不会影响二者的最优订购。再者生产商的收益会随着市场波动的降低而增加,而零售商收益却随之降低,所以零售商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程度优势为供应链带来的收益增加大部分被生产商劫取。[8]而这与现实情况下零售商总是努力提高自己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认识程度相违背,所以只有当生产商对零售商所掌握信息的程度不了解,即信息不对称时,零售商才有动力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优势来获取更多收益。

      Lau A和Lau H S对传统供应链模型中关于需求确定性、信息对称假设(简称为det—sym—i)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数例证明。[9]指出det—sym—i情况下,当需求弹性系数发生轻微变化时,虽然供应链整体收益变化较稳定,但却会引起供应链收益分配的大幅变动,使得原先处于收益主导地位的成员会突然变为收益劣势一方,这样就产生了成员主导地位和所获取的最优收益不匹配现象,即主导型企业获得的最优利润反而少于非主导型企业,如此一来,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即主导型企业为何不把主导市场的地位让给他人而获取更多收益?另外,模型都假设供应链成员是理性的,那么在det—sym—i情况下,各成员都应该明白团体合作比各自为政做决策获取的收益要大,为什么还要进行各种博弈来获取所谓的最优化,而不是直接合作以合理分配因为合作而增加的收益?再者,在信息完全对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往往运用自己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而获取供应链因协同运作带来的大部分额外收益,而处于较弱一方仅仅获取比自己不合作状态下的保留利润稍高的收益,这样作为理性的参与方而言,处于较弱一方就没有动力参与契约激励机制中实现供应链的协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