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制形成于何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标志是到内战后才完全呈现出来:一、居垄断地位的两个政党是内战后确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二、作为两党制形成的组织基础的各级政党机构是内战后健全的;三、内战后确立了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

      美国两党制形成于何时,在我国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多种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另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世纪晚期。对于这种不同的见解分歧,我们不应简单地看作是个时间问题,因为作为一种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其他政治制度的演进等更为复杂的各种因素。因此,探讨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时间,对深入认识美国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的发展是有裨益的。

      黄柯可的《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及其历史特点》(以下简称《形成》引文不再加注)一文〔1〕,着重论述了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条件、 主要标志及历史特点,可以说是前一种观点的主要代表。其主要依据是,两党制形成的主要标志在这一时期全部呈现出来了。一,在若干政党中,出现了两个在政治上居垄断地位的资产阶级政党,辉格党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民主党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派——南方种植园主。二,“民主党和辉格党的组织机构适应竞选活动和轮流执政的需要而逐步健全”,政党组织的“保证作用体现在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对选民资格限制的局部废除以及各级政党机构的设置三个方面”。

      笔者站在后一种观点立场上对此不敢苟同,认为美国两党制形成的标志不是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完全呈现出来的,而是到内战后才完全呈现出来的。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点,有必要首先澄清两党制形成的三个标志问题。1.在美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总有两个政党居垄断地位,那么是哪两个政党完全具有资产阶级属性?是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民主党与辉格党,还是内战后的共和党与民主党?这既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一大标志特征,也是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的前提,因为两党中有一个政党不具有资产阶级属性,就谈不上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形成。2.作为资为阶级两党制形成的组织基础的各级政党机构何时健全的。健全的政党组织机构是两党长期进行政治竞争、轮流执政的组织保证。缺乏健全的政党组织机构的两党斗争,还不能视其为一种制度。3.为保障资产阶级两党制的有序运转,相应的有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因为没有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两大政党的政治斗争不可能有规律的运转,甚至很容易地遭到破坏,也就不能成其为制度。那么,这一套正常的选举制度又是何时确立的?下面我们逐一展开讨论。

      一

      辨明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不仅要看其阶级构成,还要看其政策走向,即它的政策主张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形成》一文之所以把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民主党看作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认为民主党的阶级基础南方种植园主是资产阶级的一派。之所以把南方种植园主归属于资产阶级,是因为认定种植园经济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一种经济形式。这样看来,种植园经济是否是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就成为民主党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政党的关键所在。然而,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美国内战前的种植园经济都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经济,或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诚然说过,美国南方种植园“一开始就是为了做买卖,为了世界市场而生产,这里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种植园主“是把自己的经济建立在黑人奴隶劳动上的资本家”〔2〕。但是, 马克思的本意不是说明种植园经济的性质,而是说明其生产的目的及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因为马克思同时还明确指出,“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虽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因为黑人奴隶制排除了自由雇佣劳动,即排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本身”〔3〕。 马克思在其他著作中还指出,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制是“有史以来最卑鄙、最无耻的奴役人类的形式”〔4〕。在这些地方, 马克思已经十分清楚地指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奴隶制性质。从实践上看,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也是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的,甚至是对立的。仅举对美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一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到19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在北方进入完成阶段,而在南方,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奴隶制经济。工业总产量仅占美国的8%,工厂总数仅占15%,雇佣劳动仅占8.5%,工业总投资仅占9.5%〔5〕。如果说南方种植园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话,它应当与工业革命并行不悖,像美国西部资本主义农业那样。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的进军。

      为进一步说明种植园经济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不妨再做一次横向比较,因为这种前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联系的历史现象,并非为美国所独有。东欧地区的“再版农奴制”即是一例。众所周知,农奴制经济是欧洲中世纪典型的封建经济,到十三四世纪基本上瓦解了。但是,到18世纪这种已经消亡了的封建经济又在东欧地区复活了。复活的原因是东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西欧,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结果,粮食供不应求,粮价大幅度上涨。东欧地广人稀,粮食过剩,向西欧出口粮食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于是贵族地主纷纷建立劳役庄园,利用廉价的农民劳动,生产粮食向西欧出口。为保障粮食生产,贵族地主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劳役庄园里,昔日自由的农民又沦为人身依附于贵族的农奴。恩格斯把这种生产方式的倒退现象,称之为“再版农奴制”〔6〕。再版农奴制与第一版农奴制的性质一样, 都是封建经济制度。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主要是生产的目的不同。前者一开始就是为了做买卖,特别是为了供应西欧资本主义市场而生产粮食;后者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主和农奴本身的需要。同样的道理,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古代奴隶制生产方式一样,都是奴隶制经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一开始就是为了做买卖,特别是为了供应欧洲和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市场而生产,后者主要是为了满足奴隶主和奴隶本身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