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外交政策同俾斯麦时期相比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就外交政策的目标而言,俾斯麦所追求的是维持欧洲现存国际关系格局,保证德国在这种“均势”状态中的优势地位不受威胁;而威廉二世时期的外交政策则以世界为舞台,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主旨。就外交政策风格而言,俾斯麦圆滑机警,游刃有余;而威廉二世时期的外交政策则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些差异的产生归因于德国和世界形势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和思想领域里的变化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揭示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及成因,以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 一 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是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前,德国的经济发展同英、法等国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但从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1850~1913年,德国的国民生产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增长。1913年, 德国的国民生产比1850年增长5倍,德国的国民收入达到435亿马克, 按人口平均为645马克,已居当时世界的富裕国家之列。德国的人口在1850年为3170万,1914年已达到6770万。〔1〕1871年,当德意志帝国建立之时, 德国只有约3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而从1891年起,德国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到1910年,已有约6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完成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新的耕作制度和新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德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尽管德国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及工业,德国的农产品仍不能达到完全自给,但与英国相比,德国农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1900年,德国生产谷物2350万吨,自给率达到83%;同年,英国的谷物自给率不到40%。20世纪初,德国的肉产品自给率为95%,而英国只有55%。据统计,德国每年用于进口食物的费用比英国约少1亿英镑。 德国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必要的粮食和原料,而且也减少了用于购买国外农产品的资金。 德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837年,德国只有公路12888公里,到1895年已达到83000公里。1850 年, 德国有铁路6000多公里,到1910年已达59031公里,雄居欧洲之首。〔2〕德国的航运业在19世纪中叶以前发展缓慢,1987年,德国商船只有147艘, 总登记吨位8994吨,航行领域几乎都限于在波罗的海。到1913年,德国已拥有商船2098艘,总登记吨位438万吨,航线遍及世界各大港口, 德国商船队成为世界第二大船队。 德国的工业出现了飞跃发展。煤产量从1871 年的2940 万吨猛增到1913年的19150万吨。生铁产量由1871年的140万吨增加到1913年的1900万吨。钢的生产1886~1896年增加了1435%。钢铁生产增长超过了国内需求增长,1905年德国甚至能够出口约一半它所生产的钢铁。德国的新兴工业尤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885年,德国电气工业有雇员2.6 万人,1906年达到了10.7万人。1913年,德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的34%,而美国只占29%。德国化学工业的技术水准和生产水平皆位居当时世界各国之首。1885年,德国化学工业有雇员7.8万人。1913 年则达到28.2万人。 19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有着现代高效率的工业国家,而且对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创造了条件。垄断经营成为19世纪末20 世纪初德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 1865年,德国约有4个卡特尔,到1905年已有385个,其中至少有132 家地方性的砖瓦生产卡特尔,19家煤业卡特尔,73家制铁业卡特尔,46家化学工业卡特尔,31家纺织业卡特尔,2家电气工业卡特尔,〔3〕等等。这些垄断组织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组织在德国经济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炭辛迪加在1893年刚成立时,就已控制了鲁尔地区全部产煤量的86.7%,1903年达98.7%。它操纵了煤的生产和销售,甚至也能对其他基础工业施加重要的影响。在电气工业中,电气公司在1911年已控制了175~200家公司,雇佣工人达6万多人。该公司在1908年同西门子公司联合后,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瓜分了世界市场。 与生产领域的集中和垄断趋势相一致,在德国银行业也出现了迅速集中和兼并现象。在1901年危机中,德意志银行兼并了49家中小银行,德雷斯顿银行兼并了46家,贴现银行兼并了28家。这些德国大银行不仅扩大了对工商企业的信贷业务,甚至自己也直接参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弗雷德里克·莫罗指出:在德国“每家银行都是一个公司的金融中心。而且为了分担风险,几家银行联合向同一个公司贷款。”〔4 〕正是这种“德国信贷银行与工业本身积极力量相结合,促成了德国的工业化。” 垄断组织利用其“统一的经济力量”,对内相互排挤竞争,维持垄断价格,对外要求争夺在世界市场上的更大份额,甚至称霸世界。1911年9月,工业巨子斯廷纳斯对泛德意志联盟主席克拉斯说:“你看, 只要我能把持意大利的煤炭供应,能悄悄地在瑞典和西班牙掌握必要的铁砂,并且能在诺曼底站稳脚跟——一言以蔽之,让它平静无事地再发展三、四年,德国就会成为欧洲经济上不容争辩的霸主。再有三、四年的和平时期,我保证德国称霸欧洲。”〔5 〕垄断组织的上述愿望和要求直接体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外交政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