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国著名沙皇彼得一世是一个优点超出常人而缺点也很突出的人物。冷静与暴躁、仁慈与残忍、俭朴与奢华、文明与野蛮等矛盾性格令人惊奇地集于他一身,从而使这位颇具传奇经历的人物更富传奇的色彩。彼得的矛盾性格是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与彼得坎坷复杂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关键词 彼得一世 矛盾性格 社会现实 传奇经历 众所周知,彼得一世(1672—1725年)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在俄国历史上彪炳千秋。然而,人们也许有所不知,彼得一世既是一个优点超出常人而缺点也很突出的卓尔不群的人物。翻开彼得生平历史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冷静与暴躁、仁慈与残忍、俭朴与奢华、文明与野蛮等矛盾性格令人惊奇地集于一身,从而使这位颇具传奇经历的人物更富传奇的色彩。 一、彼得一世性格的两重性 1、冷静与暴躁 彼得一世是冷静的然而又是暴躁的。遇到重大问题或紧急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着冷静。只有经过冷静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应该怎样行动。每当重大的战争之前,彼得都表现出冷静的头脑,他从各方面分析权衡敌我形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孤立打击最主要的敌人。所以,彼得一世非常重视和平外交手段。对外交方面许多事情他都亲自过问,亲自办理,重大的谈判亲自出席。在谈判中,作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他表现出少有的耐心和分寸,控制住自己的激动,善于达到最重要的目的”〔1〕。1697年,彼得一世率大使团出访西欧,目的之一就是想巩固和扩大反土同盟,集中力量战胜土耳其,夺取南方出海口。但是,从与西欧国家接触的情况看,他们对参加反土同盟并不感兴趣,倒是丹麦、波兰——萨克逊与瑞典矛盾激化,有意对瑞典作战。彼得冷静地分析了向南和向北的可能性,最后决定建立北方同盟,对瑞典一战,夺取北方出海口。波尔塔瓦战役胜利后,形势对俄国有利,但英法害怕俄国强大,企图遏止俄国对瑞战争胜利的继续发展。彼得冷静地分析,利用英、法矛盾,出访法国,陈说利害,与其签订了条约,使其在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阶段处于中立,不给瑞典以援助。而对于英国,彼得则以武力侦察试探,终于弄清英国并非真心帮助瑞典,只是故作姿态履行盟约。于是,他派军队多次打入瑞典本土,以武力胁迫瑞典在谈判桌上就范,终于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尼施塔特和约。 彼得的冷静还表现在失败不气馁,胜利不骄傲,冷静估计形势,着眼未来,部署下步行动。第一次远征亚速,俄国遭到了失败。彼得分析失败的原因在于部队素养差,缺乏军事训练;指挥系统不完善;而最重要的是俄国没有一支舰队,因而不能封锁要塞,切断土军从海上支援的通路。针对这些原因,彼得一世积极准备第二次远征。他调整了指挥系统,营造了军舰,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支舰队。终于,第二次远征亚速取得了胜利。胜利以后,彼得举行了排场豪华的祝捷仪式。但彼得并未为胜利而冲昏头脑。他头脑很清醒。占领亚速,俄国只是取得了进入黑海的立足点,俄国要进入黑海,取得利用黑海两海峡的权利,前面还有艰苦的斗争。目前的任务是如何保卫胜利果实,如何击退土耳其人为夺回亚速要塞而可能发动的进攻。所以,当彼得返回莫斯科以后,即给领主杜马下了一道手谕,命令移民亚速和建立海军舰队。而为了进一步团结欧洲的反土力量,彻底战胜土耳其,取得黑海出海口,他又迅即筹组大使团,出访西欧。 看到俄国的落后,彼得常常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急躁,他恨不得立刻把俄国倒转过来。为了办成某一件事,他往往以严刑峻法,强迫命令来要求下属,风风火火,急于求成。1697年,为培养航海技术人才,他决定派出50名贵族门阀子弟去国外学习。这些人不论年岁大小,都必须在国外拿到合格证书才能被批准回国。如果有谁提前回国,就将没收其全部家财。彼得在出访西欧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航海技术。1697年7 月末,大使团离开布兰登堡前往荷兰。荷兰是海上强国,航海业十分发达。彼得急于赶往荷兰,他纵马疾驰,抢在大使团前头,先行到达阿姆斯特丹,然后又马不停蹄来到萨尔丹城。在这里,他穿上萨尔丹人的服装,并买了一套木工用具。他串门访问,实地操作,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好学心。8月16日,当大使团一行浩浩荡荡到达阿姆斯特丹时, 已在萨尔丹工作了一星期的彼得匆匆赶来,也穿上长袍、红衬衣,戴上毡帽,又混杂在大使团的二等人员之中。阿姆斯特丹市市长尼古拉·威特靖安排化名彼得·未哈伊诺夫的沙皇和留学生在东印度公司的造船厂学习造船和装备索具的全部过程。当市政当局欢迎大使团的宴会结束时,已是深夜。彼得急不可耐马上就要去萨尔丹城取回他的行李和工具转送到东印度公司的造船厂去。人们劝他,夜深了,不要去,但他不听。于是,只好派人去取来该港的城门钥匙,放下吊桥,并叫醒睡梦中的沙皇寓所的房东。 彼得的这种急躁性格,往往又表现为暴躁、武断和不近人情。和彼得接触过的英国主教曾这样评说彼得:“他性情暴躁,一点区区小事可以使他大发雷霆,而且每到这时,他极任性,为所欲为”,有时“他的脾气发展到极为凶猛的程度”〔2〕。 彼得一世暴躁起来往往不顾场合,不分对象。有一次,在勒富尔家里举行了一次宴会。宴会的参加者为领主、将军,首都名流和外国使节,共约500人。 在客人纷纷就座的当儿,丹麦和波兰两国的外交官为席位问题发生争执。彼得为此大动肝火,他厉声斥责他们是两个傻瓜,喝令他们停止争吵。在大家坐定后,彼得继续和波兰大使谈话。彼得说:“我在维也纳吃到了好面包,长胖了。可是贫穷的波兰又把这点油水给刮走了”。波兰大使感到受了侮辱,反驳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呢,我本人生在波兰长在波兰,不是个大胖子吗?”彼得武断地说:“你不是在波兰,你是在莫斯科吃胖的”。波兰大使不便继续和沙皇争论,心里很不痛快。还有一次,彼得客居柯宁斯堡,和布兰登堡选帝侯共进晚餐。当时,一名仆从不小心把盘子摔在地上,当即粉碎。彼得闻响即大吼一声,纵身跳出坐椅,取出宝剑一顿乱砍,幸好无人受伤。人们劝慰他,并答应一定鞭笞肇事者,才使他平息下来。坐在一旁的选帝侯目睹沙皇的狂怒大惑不解且惊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