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与越南革命(1920~1945)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 要 本文从胡志明为追求越南民族解放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论述越南共产党人努力探索本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战略和策略并取得初步胜利的艰难历程,着重于胡志明所起的关键作用,展示其思想和政治素质的主要内涵。本文指出,坚定的民族解放决心、深切的社会革命意愿、对国际大局和本国实况的准确认识、灵活求实的战略和策略以及足以保证领导集体团结和决策机制健全的可贵风范,是胡志明及其领导的一代越南共产党人的根本特征。

      关键词 胡志明 越南革命 民族主义

      胡志明是20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之一,是最杰出的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位值得永远怀念的朋友。他在约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表现了非常卓越的素质,即坚定的爱国主义和反帝民族主义,杰出的社会革命才能,对越南实际情况和越南革命实际需要的深切理解,对国际形势和越南革命外部条件的高度重视和准确认识,在革命运动内的崇高威望和道德表率作用。本文将着重论述越南共产主义运动形成到八月革命胜利为止他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以及在他影响或领导下这一时期越南革命的历程。本文还将结合对八月革命后越南抗法战争之形成和进行过程的理解〔1〕, 阐释胡志明及其领导下的一代越南共产党人的基本特征。

      一、胡志明和越南共产主义运动的形成

      19世纪中叶,法国武装侵入印度支那,到该世纪80年代在越南全境确立了殖民统治。法国的殖民活动一方面导致越南传统的封建秩序趋于瓦解,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经济关系、政治成分和现代意识形态艰难地发育起来。一些不满于传统封建文化的知识分子从西方吸取思想和技术营养,以便寻求摆脱或减轻国家落后状态和殖民统治的途径,或者获得在殖民地社会中求仕致富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具有现代色彩的民间政治活动逐渐出现。但是,这些知识分子从总体上说与地主阶级和殖民统治机器有很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依附性、妥协性和涣散性较之同时代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远为显著〔2〕。 这就为后来的共产党人牢牢执掌民族民主运动的主导权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越南共产主义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是同胡志明的名字紧密相连的。胡志明原名阮必成,1890年5月19日出生于越南中部义安省坛区金莲村。 其父阮生色,是位爱国文绅,因不满法国殖民当局和傀儡王朝而辞官乡居,研究汉学。少年时代的胡志明受到父亲爱国情绪的强烈影响,并与父友、越南著名的爱国运动领导人潘佩珠等人有过接触。在故乡的私塾和父亲指导下学过几年四书五经后,他赴都城顺化的国学读书。这是当时法属印支最好的新式学校,除他以外,范文同、武元甲和吴庭艳等现代越南名人都曾就读于此。1910年,他因参加反法学生运动所累,离开顺化国学,去南越平顺省一所由反法人士开办的学校任教。1912年夏天,为探救国救民之路,他作为法国商船上的一名助理厨师出海远航。在此后几年里,他涉足了亚、非、欧、美的不少港口城市。西方国家的社会矛盾和列强对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的压迫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大战爆发后,他在伦敦居住,参加了主要由旅英华工领导的旨在支持爱尔兰独立运动的海外工人协会,从而上了“反殖鼓动的第一课”〔3〕。

      大战临近结束时,胡志明移居巴黎,以修描照片等业为生。在那里,他以阮爱国这一此后使用了20多年的名字,向参加凡尔赛和会的列强首脑请愿,要求给予法属印度支那人民自由权利〔4〕。 虽然这次请愿如石沉大海,但它象征越南民族主义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也使阮爱国开始成为越南民族解放的旗帜。在这一时期,胡志明参加了法国社会党。当时,党内左右两翼正以如何对待俄国十月革命为焦点进行激烈的辩论。胡志明主要根据它们对待殖民地问题的不同态度来确定自己的立场。1920年夏,他读了列宁《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一文,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后来写道:

      这篇论文中有许多难懂的政治术语。然而,由于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我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要义。它在我心中注入了何等的激情、热忱、理智和信心!我欣喜万分,热泪盈眶。尽管居室之内孤身一人,我却像在大众前演讲那样高呼:‘死难烈士们,同胞们!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这就是我们解放的道路!〔5〕自此,胡志明成了列宁主义者。1920年底,他和其他社会党左翼领导人一起,创建了法国共产党。

      胡志明在法共党内主持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工作。1921年,他建立和领导了旅法的法属各殖民地革命人士团体——殖民地各民族联合会,编辑周刊《穷苦人报》。该刊是国际共运中将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结合起来的最初典范之一。1923年,他被调往莫斯科共产国际总部。在那里,他参与创建和领导了农民国际,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会上尖锐地批评了法共对殖民地解放事业重视不够。可以认为,他的意见促使共产国际酝酿建立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6〕。

      1924年12月,胡志明作为鲍罗庭的翻译来到广州。他同旅居中国南方的越南革命者广泛联系,于1925年6 月建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该会既是个吸收越南各阶层先进分子的群众性爱国组织,又由于胡志明在其内部建立了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因而也是未来共产党的前身。青年革命同志会在广州努力培训从越南来的爱国青年,然后将他们派回国内,作为组织斗争的干部〔7〕。 为了向会员说明马列主义及其与越南革命的关系,胡志明于1926年发表了第一本用越南文写的马克思主义小册子——《革命的道路》。他在其中强调越南革命必须经过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阶段、强调建立革命政党、制定革命纲领以及用革命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思想的极端重要性〔8〕。

      在胡志明这一时期的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发动农民、依靠农民的高度重视。这表明他具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才能。在1924年共产国际五大的发言中,他相当详细地论述了殖民统治在亚洲农村社会造成的后果,呼吁共产国际必须帮助亚洲农民争取解放。尽管他的这一正确思想当时在莫斯科遭到冷遇,但他仍以各种机会强调农民的重要性。在《革命的道路》一书中,他认为世界革命运动的关键是工农联盟。1927年,他就农民问题撰写专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农业国和半农业国,如果革命无产阶级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决定性盟友将是农民大众。”他同毛泽东一样,批评中共中央在北伐战争期间反对湖南农民运动,认为这是中共领导当时所犯的最大错误〔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