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制造企业“只大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对研发活动重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处于世界经济链条中的下游,竞争力不强。而这些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就是对研发活动缺乏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沿用传统生产制造领域中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研发活动周期长、风险大、耗费多、失败率高的特点。 一、“管中窥豹”——一个典型研发预算失控的案例 D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运输设备和动力机械制造,主要产品有各种机车车辆及其配件,并维修机车。此外公司还大力发展相关多元化产品,开拓城轨车辆市场,投入大量研发精力和财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对新型产品的开发和投入。然而,随着研发任务量的剧增,研发投入的加大,企业研发环节的问题层出不穷。在过去,企业虽然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将预算的重点放在了生产部门和车间,虽然也有研发、生产计划,人事招聘计划、财务部门的年度预算等,但是这些都是单独的,并没有统一结合,也没有考虑到企业资源的分配问题,导致问题频发。 1.研发计划内任务不能完成。各个部门作出的研发生产计划经常因为所需要的设备、人员保障不能到位而受到影响。调查发现,业务部门做的预算中的设备、人员需求与设备部门、人事部门预算根本不能配合,各个部门闭门造车。 2.研发计划外事项发生较多。2004年,随着路外市场的开拓,科研生产项目增加,企业发生了大量的设备购置,后经统计,当年购置的设备金额为近百万元,而其中超过一半金额的设备购置是年度预算中没有的。 3.研发计划内事项没有资源保障。正是由于计划外事项抢占了有限的资金资源,导致很多预算内的项目反而因为资源不足而受到影响。经统计,当年计划内设备购置的预算金额完成比例不到80%。 4.研发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由于企业所签订的产品合同都有确定的合同总价,客户只要求合同的全面履行,对于研发企业的成本没有要求。企业在编制研发预算时往往只是粗略地确定一个研发费用预算总额,由于预算控制上不得力,在研发资金拨付和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往往只要能研发出来,只要是必需的,只要上报,即使预算中没有也予以拨付,根本没有任何审批,更很少去关注研发资金的用途;也正是如此,各个部门对预算都不够重视。 5.缺少风险控制意识。企业曾经自筹开发过一个项目,由于没有预算控制,基本上是“敞口”开支,而对于研发进度和项目应用前景的估计不足,导致该项目失败,企业花了3年时间投入的几百万元全部成为亏损。 此外,研发部门与生产、销售甚至财务部门产生了很大的隔阂。研发部门常常抱怨销售部门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未考虑研发的可行性和成功性,好大喜功,很多签回来的合同,往往在交由研发部门开始研发之后才发现成功率很低。 在对历史和现状做了调查之后,笔者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1.对研发预算重视不足。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覆盖企业的全部业务活动,仅考虑了主要的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对于项目的研发,公司往往只重视大合同的项目,对于小的项目没有细致的计划,在预算中“拍脑袋”或者省略掉,等到实际需求出现了,才发现根本没有相应的预算,于是预算外事项频频出现,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由此造成的资源缺口又没有处理预案,往往令管理者措手不及。 2.缺乏一个有效的研发预算组织机构。D公司目前由财务处独揽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研发活动这种成本费用较难预测的项目,其预算编制和控制难度很大,这难免导致在编制研发预算时比较粗放,预算控制松弛,对研发预算追加缺乏审核、协调,只要部门领导认可,计划管理部门认可,即可拨付资金。 3.研发预算目标粗略。D公司往往只在年初确定一个研发费用总额的粗略的预算目标,研发预算目标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研发项目、研发团队、研发阶段,从而导致责任无法落实到位,无法实施控制。 4.研发预算编制不准确。对项目的预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研发部门与生产、销售等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与企业外部客户等之间的协调,而且对于具体的研发项目、研发项目的各个阶段也缺乏具体、细化,涉及多个维度的规划和安排,编制时没有企业整体的统筹协调。这些都导致了D公司总是发生不同研发项目之间相互争夺资源的现象。 5.研发预算执行不力,随意调整。D公司研发活动中预算超支现象普遍存在,对于研发预算调整审批不严,研发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6.研发部门绩效评价与研发预算脱节。D公司主要按照研发项目的完成数量等指标来考核研发部门管理者和研发人员,而对于研发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往往流于形式,未与研发部门、团队、项目及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 总结以上的原因,健全的研发预算管理体系的缺失是造成D公司研发预算目标不科学、编制不准确、控制不力、评价失效的主要原因,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可见一斑”——存在的普遍问题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来对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预算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