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鸦片战争前后沙皇政府在恰克图地区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开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从俄国自身的重要利益出发,俄国政府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地区曾采取了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在这个问题上持有别于英、法、美等国的立场。

      从1838年至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是鸦片走私猖獗,鸦片泛滥成灾的时期。清政府查堵鸦片的来路是以东南沿海为重点的。因为,“鸦片总由海口上岸”,“查海贩窖口,实为祸首罪魁”。〔1〕对西北边境, 尤其是口外各域,商民杂处之所,如塔城、叶尔羌、乌鲁木齐等处,也曾进行了严厉的搜缴并部分实行了保甲之法。但在处理方式上,却比较平缓。对于那些“初犯”的“回缠”,鸦片没收充公,具结放回了事。〔2〕恰克图属中俄贸易重要地区,是两国交通之要道, 两国政府对这里自然十分关注。1839年2月,根据库伦办事大臣饬令, 库伦地方当局以吸食鸦片罪缉捕了一名叫杨海聪的中国边民。据该犯交待,所食鸦片系其以货物从恰克图某俄商手中换取的。据此线索,买卖城的中国官员与设在特洛伊茨克萨伏斯克镇的俄方边境公署进行了交涉。(该镇位于恰克图40俄里的俄方一侧)俄方的答复是,“遍查恰克图地区俄方一侧而无此人。”〔3〕俄方还强调,“不只是1838年和1839年, 甚至更早一些时间,我方决无任何人经恰克图运鸦片过来与中国人交换。”俄方采取了断然否认的态度。尽管如此,其政府内部对该事件仍有所反应。1839年12月8日, 俄国财政大臣叶·康克林就此事件向俄外交大臣通报说:“我们在恰克图的商界,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鸦片走私活动。尽管如此,出于对友好的中国政府的敬意,我还是命令恰克图海关随时监督这类走私活动,勿使混入恰克图。”〔5 〕这很能反映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基本倾向。1840年元月5 日俄著名汉学家华西列夫经恰克图口岸入境来华。这说明,上述交涉并没有成为两国关系的障碍,清政府方面并没有过分看重这个事件。然而,沙皇尼古拉一世却关心了这件事,致使俄财政大臣叶·康克林不得不于1840年元月22日向他呈交了一份专门的报告,内称:“这类贸易在恰克图从来没有过。”〔6〕由此, 我们已能初步揣测到沙皇本人的态度了,这就是,将禁止在恰克图地区鸦片走私。1840年4月,在恰克图盛传, 不少商人与具有官方身分因而不受检查的边境翻译人员勾结,从俄方秘密走私少量的鸦片。为此,俄外交部追问此事。作为恰克图海关的上司俄财政部在答复质询时,否认有这种非法活动。〔7〕同时,俄财政部饬令恰克图海关, 对小商人和边境翻译人员(托尔马契)一律严加盘查。〔8 〕当时恰克图俄方边境公署曾“不停地”、“多次单独地用各种方法去揭露那种可耻虚伪的鸦片走私,对每一名俄国人都进行考察,看他们是否真的没有参与政府禁止的鸦片走私活动。”〔9〕综上所述,1839年和1840年这两年间, 俄国方面从外交部、财政部到恰克图海关公署都在断断续续地执行着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实际上,该地区鸦片走私活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1941年1月,道光皇帝正式下诏向英国宣战,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俄皇尼古拉一世立即做出积极的反应。同年4月,他颁布谕旨, 饬令俄边境特洛伊茨克萨伏斯克公署,恰克图海关关长,东西伯利亚总督,北京东正教会大司祭波利卡尔善,坚决实行严禁鸦片走私的政策。该谕旨称:“早在知悉中国政府颁布严厉的禁烟法令之后,朕即重申俄国与中华帝国之间存在的历史久远的睦邻友好关系,以保持双方边界关系的稳定,有裨益于互利的双边商贸关系。因此在当时,……朕即训令下属大小臣工,绝对禁止向中国输入鸦片。然而直至今日仍尚未能周知天下,未能按朕之原意颁布全俄,以至于并非每个俄罗斯臣民都得到了应有的监督。既如此,朕即再次谕令政府萨那特衙门,马上按照朕的旨意制定相应的法令,立即颁布执行。”〔10〕该谕旨的公布,标志着沙俄政府在恰克图传统贸易地区的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已是一槌定音。1841年5月1日,俄外交部照会清朝理藩院,重申了俄政府反对鸦片贸易的立场。照会希望,清政府能视俄国的禁止鸦片走私政策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新标志。担负着外交使团任务的俄东正教北京教会及时收集了清政府对俄国这个政策的反应。1841年8月7日,当时的东正教驻北京布道团首领,大司祭波利卡尔普向俄政府说:“俄政府关于禁止向中国人出售鸦片的文件就甭提来得多么及时了。”他在军机处里的朋友告诉他,“中国大皇帝是以极其满意的心情”来接受这份照会的。〔11〕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际,俄国政府的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大大减轻了清政府在西北部的后顾之忧,清政府自然喜不自禁。

      俄国外交部在总结了1839-1841年间俄政府的对华外交活动的经验后,向沙皇作了报告。该报告得到沙皇的首肯。其要点是:“在对华关系方面我们的目标是:首先,在于保持双方的友好与和平,这样会给我们的对华贸易带来巨大的好处,也会使双方边界事业进入平顺时期。其次,尽一切可能,发展与中国的边境贸易,这是我们对华政策的基石。”〔12〕这个报告点明了俄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后,于恰克图传统贸易地区实行禁止鸦片走私的实质。这个政策将会给俄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成功的机会。

      二

      为什么俄罗斯政府视恰克图贸易如生命线般地重要呢?这有必要追述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1800年以前中俄恰克图贸易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处于一种动荡的局面之中。据中文资料,双方贸易在1762-1800 年间曾中断4次;而据俄文资料的统计,双方贸易中断了14次。这种动荡不定的局面给西伯利亚地区及欧俄部分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本来可以依赖的中国土制棉纺织品,说不定什么时候,来源就会被切断,一下子来个措手不及,失去指望。于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农民不得不在寒冷的地带“开始大量试栽亚麻,妇女们开始纺纱织布。”〔13〕“西伯利亚的许多地方,妇女们全部提前早早地去学习中国的那种纺织手艺。”〔14〕因为当地居民已习惯消费中国的棉纺织品了。此外,不便之处也体现在俄国人的饮食中。由于喝茶,“在俄国人这儿,早已形成一种单独的、不可或缺的需求,”〔15〕而且恰克图的茶叶贸易主要是供应俄罗斯市场。一但该地区贸易中断中国不再提供茶叶,那些“居住在从恰克图到芬兰湾这广袤的土地上的大量需求茶叶的(俄罗斯)居民”,便只有去购买从西欧或北欧运来的茶叶,比如从英国运来的。西北欧诸国不产茶叶而只进行茶叶加工,因而价格昂贵。“原来一普特中国茶叶80年代在俄国值11卢布,而从西欧运来的则要52卢布以上。”〔16〕俄罗斯普通百姓为生活必需的这一普特茶叶,要多付出“三、四倍的价钱”。〔17〕为此,不少俄罗斯人怨声载道。不仅如此,恰克图贸易一关闭,一大批原来依靠这种贸易为生的商户、驼户、猎户、脚夫等社会各个阶层人等,纷纷陷入破产,给社会造成了动荡。恰克图贸易的中断,还给俄方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损失。据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的估计,“由于取消了这种贸易,使俄罗斯国库每年损失了60万卢布的税收收入。而当时在西伯利亚辖区内,私人资本流通额总计才不过300万卢布。”〔18〕可以这么说, 中方关闭恰克图贸易对俄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