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上古西亚两河流域文化起源于北部旱粮农业区,不是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灌溉农业区。北部地区最先完成了从部落文化到城市文化的过渡,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向四面八方传播,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文化的渊源和基础。上古西亚两河流域只是少数一部分国家实行过法制,不能断定整个西亚两河流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法典以宗教神学为指导思想,法制神化是最显著的特征,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和权益。 关键词文化起源西亚两河流域北部地区法制神化 关于文化起源地区问题 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化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灌溉农业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是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的摇篮,它“带动着整个西亚迈进了文明的门坎”。为什么国内一些学者会产生上述论断呢?据我分析和推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本世纪50年代以前,系统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几乎全集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地区进行。在这个地区发掘的一些古老城市如拉格什、尼普尔、乌尔、巴比伦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资料,于是国内一些学者根据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地区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而作出上述论断。 但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两河流域北部地区(尤其在今伊拉克和伊朗交界的札格罗斯山山麓)系统地从事探测和考察,发掘出一大批古文化遗址和遗物〔1〕, 从而证明了:上古西亚文化不是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灌溉农业区,而是起源于两河流域北部旱粮农业区。本文下面着重介绍目前国外考古发掘的一些新资料以及国外学术研究一些新动态,供国内读者参考。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农业革命是文明之母”。所谓“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指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化为食物生产者,即由农耕、畜牧的起源而达到食物生产阶段, 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Vere GordonChilde)把这称之为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2〕。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材料来看,上古西亚“农业革命”最早发生于两河流域的北部地区〔3〕。经历了大约从公元前9000至7000 年(或者距今11000-9000年)的漫长的历程。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布雷伍德(Robert J.Braidwood )在《农业革命》一文中认为:“人类的公社对其不同的环境作有效的适应,就使文化发生更大的复杂化和变异。最后,在11000年前和9000 年前间,这些公社有的就来到了食物生产阶段的门口了”〔4〕。 布雷伍德在《西南亚早期村落》一文中列举了一些早期或原始公社( Primaryvillage-farming communities)的名字,如穆勒贝、耶利哥、贝哈、拉玛得、蒙哈塔、拉斯、沙姆拉、哈奇拉尔、耶莫、古兰、阿西克里等等〔5〕。 上古西亚两河流域北部地区居民最早驯化和栽培的主要是大麦、小麦、扁豆、豌豆等旱粮作物〔6〕。 国外历史学家认为:“因为最初驯化的谷类植物和动物的野生亲属的故乡在那里,而且,那里是新石器时代的各种发现使之成为可能的较高文化或文明最初发展的地区。迄今已发现了前陶器新石器时代文化最早遗物,出现于从伊朗西南角通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叙利亚到巴勒斯坦的约旦河流域这个弧形地带。最早的陶器新石器时代文化,看来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伊朗、叙利亚等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部”〔7〕。 一、两河流域北部地区的典型文化遗址 根据考古发掘,早在旧石器时代,两河流域北部山地,就已有人类居住。北部山地是指位于今伊拉克和伊朗交界的札格罗斯山侧的丘陵地区。丘陵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谷,这里是上古西亚大麦和小麦的原生地带之一, 是原始部落的“天然居住地带”(The natural habitatzone)。上古西亚最早的“农业革命”、“旱粮文化”就是首先发生在这些地带。 萨威克米·沙尼达文化遗址和卡里木·沙希尔文化遗址,都是在今伊拉克北部的库狄斯坦。 萨威克米在沙尼达东南约4公里处,是个原始村落, 其文化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新石器时代居址,其文化特征与沙尼达属于同一类型〔8〕。萨威克米·沙尼达是半定居的公社, 在遗址中发掘出土了数以百计的研磨器、手磨、碾石、杵、臼、石凿等,嵌有石刀刃的骨柄刀,刃口经磨制。当时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器形更加多样,更加精确,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合工具,所谓复合工具就是用两种不同质地的材料制成的工具,例如装上骨柄的石镰等。当地居民已具有较高的劳动技巧和活动能力,当时正处于由采集、狩猎转化为农耕、畜牧的过渡阶段。经碳[14]测定,其年代是公元前8900±300年。 卡里木·沙希尔文化遗址位于耶莫东北约2公里处,也是一个公社居址,发掘出土的工具有磨石、臼、镰刀、锄等,说明当时居民已从事季节性的锄耕农业活动。同时期以及略后的文化遗址还有许多,例如穆勒法特(M'Lefaat)遗址,发现15公分厚的石墙的基,当时人们已建筑房屋,说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常性的食物,使人们过着比较永久的定居生活。 上古两河流域北部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耶莫。 耶莫遗址面积为1.2至1.6公顷,位于今伊拉克的基尔库克(KirKuK)之北,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6750年。当时居民住在泥墙方屋里,地板铺草涂泥,火炉用粘土围成。陶器的制造是当时工艺技术的又一重要进步,“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对改善生活,便利家务开辟了一个新纪元”〔9〕。当时人们用手直接捏成陶坯, 把陶坯放在火上焙烧,制成从浅黄到橘黄、以彩绘为图饰的陶器。绘画艺术开始在陶器上得到表现。当时人们出于宗教观念所崇拜的偶像,也是烧制成的。当时种值大麦、小麦和扁豆、豌豆等旱粮作物,已驯养山羊、绵羊、狗等家畜。随着定居生活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开始发展了。当时的手工业主要有制造石器工具、制陶、纺织、编结(植物茎、毛发、皮条)等。耶莫文化遗址是由伊拉克人纳沙邦迪首先发现的,后由美国考古学家布雷伍德率领一批专家进行发掘〔10〕。当时许多考古学家把耶莫视为“世界古代最典型的公社”、“两河流域文明的摇篮”。耶莫文化是上古西亚旱粮农业文化的早期代表,它沿着基尔库克附近的低地边缘向四面八方传播,促使旱粮农业文化在两河流域的北部地区逐渐扩展。舒木沙拉、萨拉布、阿里库什、萨约吕等都是与耶莫文化属于同一类型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