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她统治英国长达四十馀年。这期间既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外交诸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英国向近代化道路迈进的时期。她的外交政策不仅对英国社会而且对欧洲政治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末以前,她利用西法矛盾,建立英西联盟关系,把西班牙作为英国主要的国际支柱,对抗法国,提高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此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海外贸易,寻找新的市场,长期拥有海上霸权的西班牙又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障碍,为此,伊丽莎白女王改变外交政策,转而同法国结盟对抗西班牙,开辟了英国外交的新时代。 关键词 英国 伊丽莎白一世 外交政策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她于1558年登上英国王位,统治英国长达四十馀年。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诸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英国向近代化道路迈进的时期。在外交方面,伊丽莎白也取得很大成就,她的基本外交政策是力图维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女王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任何一方的过分强大都存有戒心。面对这两个强国,根据英国的利益关系,女王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末以前,女王向西班牙靠拢,增加同法国斗争的力量和提高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十六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七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海外贸易,寻找新的市场,侵占殖民地,西班牙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障碍。女王又采取同法国联盟的策略,对抗西班牙。女王灵活的外交策略使英国最终战胜了强大的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 一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的外交政策是,利用西法矛盾,建立英西联盟关系,把西班牙作为英国主要的国际支柱,对抗法国。 这一政策的前提和原因是英国和西班牙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上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英国和西班牙在长期的贸易交往中结成了亲密的伙伴。西班牙自产的粮食和衣物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需要从英国进口,同时西班牙的肥皂、羊毛是英国的民族工业——毛纺织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另外,西班牙出产的油、水果、酒在英国同样有广阔的市场。西属安特卫普是英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转运地。“女王统治初期,英国有五分之二的出口商品在安特卫普集散,其中一部分被运往西班牙。”〔1 〕破坏这种互利互惠的贸易联系会使英国和西班牙蒙受巨大的损失。羊毛纺织品的出口税是英国岁入的主要来源,稳定的羊毛纺织品出口贸易不仅对保持英国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保证英国的财力和国际威望有重要意义。对西班牙来说,由于长期的意大利战争,西班牙的国家财政面临危机。“腓力二世在1559年感到马德里的财政状况令人担忧。”〔2 〕结束英西之间的贸易关系无疑会把西班牙的财政推向崩溃的边缘。因此,英西两国只有互相依靠才能获取商业利益。其次,在国际政治斗争中,西班牙是英国的国际支柱。当时法英两国的关系仍处在“自然的敌对状态”。〔3〕法国从英国手中收复了加来, 玛丽发动对法战争英国又遭惨败,对法和谈是摆在女王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受法国控制的苏格兰又从北面对英国构成威胁。法国支持苏格兰女王玛丽争夺英国王位,国内外所有封建天主教的反动势力都站在玛丽那边。英国国内秩序混乱,国库空虚,军队装备落后,根本不可能和法国作战。从英法两国的利害冲突中看出,国力虚弱的英国采取积极的外交措施,以欧洲强国西班牙为盟友,对抗法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当时的西班牙也需要英国支持,英国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西班牙对法国形成的包围圈上,英国的独立和稳定关系到西班牙的自身利益。因而,当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后,腓力二世企图通过与伊丽莎白结婚来维持英西联盟,共同对抗法国。 为了达到联合西班牙对付法国的目的,伊丽莎白一世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第一,在国内采取温和的宗教政策,缓解与西班牙的紧张关系。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宗教问题,以此改变罗马教皇和西班牙腓力二世在宗教问题上对英国抱有的敌视态度。女王知道,与罗马教皇和解是维持并巩固英西联盟的重要前提。反过来,她可以利用西班牙国王与罗马教皇的友好关系,通过腓力二世对教皇施加影响,改变教皇对英国的看法。为此,伊丽莎白一世把政策制定得既谨慎又大胆。温和的宗教改革和不明朗的宗教态度给天主教世界造成一种错觉,使天主教世界没有借口进攻英国。特别是在罗马教皇最反感的焦点问题上以巧妙的手法一带而过。“在她统治前期所发布的第一个官方文件里,在她的一些称号的末尾,她用‘等等’字眼代替她的父王和兄弟统治时期曾采用的‘教会最高首脑’这个称号”,〔4 〕而代之以稍微变相的国王至上制。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妥协的措施,但是这正是女王以极其巧妙的手腕来贯彻她的意向。其实这是个大胆的做法,因为伊丽莎白一世仅仅用了“等等”字眼,这样会使天主教世界作种种猜测,使腓力二世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信仰抱有希望,企图通过联姻把女王改造成天主教徒。女王故意隐匿个人的宗教态度,尽量避免采用一定的必须遵守的信条。她迟迟没有批准1563年由教士会议通过的“三十九条教规”在全国施行,她一直在做与天主教世界缓解矛盾的努力。直到1571年女王被教皇开除教籍后,她才批准了“三十九条教规”。她在颁布的文告中仍明确禁止任意改动罗马天主教的祈祷仪式,禁止未经许可的人说教传道,以防与罗马教会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同时,女王按照罗马天主教仪式进行加冕,力求保持与教皇正常的外交关系。 第二,伊丽莎白一世利用婚姻谈判,争取西班牙支持英国。腓力二世在女王登基前夕,即派遣使臣菲里亚来到英国,谋求与伊丽莎白结婚。虽然伊丽莎白一世已经从都铎·玛丽和腓力二世的婚姻中得到教训,不敢重蹈覆辙,但她并未立即拒绝腓力二世的求婚。因为这时英国还在对法国进行和平谈判,她有腓力二世这样的求婚者,在和法国的讨价还价中就会明显处于更强有力的地位。而且腓力二世在宗教上起双重作用,他既可以使教皇保持沉默,又可以避免英国天主教徒起来反对女王政府。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对西班牙国王的求婚实施缓拖软拒的策略。先是热情欢迎菲里亚,然后以与议会商量作借口拖延一个月,以后再次设法回避答复,最后当再也不能搪塞时,她才宣称不想结婚,同时极力说明两国君主虽然不能联姻,但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大臣们知道腓力二世从政治需要和商业利益着想,不能丢开英国,因此,这种友谊并没有受到女王拒绝求婚的影响。在英法和谈中,腓力二世仍然支持英国对加来的要求。在女王支援苏格兰叛军的事件中,腓力二世亦心甘情愿地做了旁观者。1562年女王帮助法国胡格诺派进行宗教战争,她知道腓力二世对她支持法国新教徒的行动不满。为维系两国的友谊关系,伊丽莎白一世给腓力二世写了一封辨解信,把出兵法国支持新教徒的动机解释为保护法国国王免遭臣民攻击。显然,这是女王捏造的借口,但她用这个借口又一次让腓力二世保持了沉默,并且没有破坏英西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