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它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原子武器的出现增强了美国的实力,加速了冷战的爆发,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冷战美国 苏联 英国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扩张 原子弹 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从1947年3月正式爆发,像一根主线贯穿战后国际关系40多年,给美苏两国、世界许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局势带来重大影响,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1〕那么,这场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的根源何在? 本文将就此作一探索。 1 冷战之所以爆发,首先源于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抗争。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美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以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为立国的思想原则,苏联则以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为立国的思想原则;美国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苏联反对个人拥有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由中央指令的计划经济制度;美国实行两党竞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苏联实行一党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美国实行比较广泛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个人自由,苏联则对此施加种种限制;最后,美国有一种“使命感”或曰救世主精神,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的社会制度,美国应把它推广到全世界,以民主自由的传播者、捍卫者自居,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苏联则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苏联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先锋队、基地与堡垒,以推动世界革命为己任,以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最终目标。这样,美苏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从一开始就处于尖锐对立之中。二战中双方由于遭到共同敌人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威胁,暂时捐弃前嫌,结成了联盟,但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双方结盟的基础逐渐消失,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对抗又重新浮现。1945年4月, 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1〕这表明斯大林有乘胜利之机扩张社会主义的意图。二战末期, 二战末期,在苏联帮助下,一大批东欧国家获得解放,并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此情此景,美英极为恐慌,惊呼“俄国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他们一方面加速进军,力图抢夺更多的地盘;另一方面,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要求在被解放的国家建立“民主制度”,并一再以此为武器,要求在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或把新政府改组成追随西方的“民主政府”。 这样,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双方都想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把各自的社会制度推行到被解放的国土。同时,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美英的统治者把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的国家看成是正受到“暴政”的“高压控制”和奴役,把各国共产党看成是受苏联操纵的“第五纵队”,甚至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看成是苏联扩张共产主义的阴谋,认为美英有义务、有责任拯救和捍卫西方世界,这就使双方矛盾逐渐激化,最终走向尖锐对抗。 对于冷战的意识形态性质,西方政治家和学者从不讳言,并着意渲染。如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2〕布什在冷战结束后坦率地承认:“40多年来, 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并欢呼“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这是民主和自由的胜利。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念道义力量的胜利”。〔3 〕西方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正统派们也认为冷战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根本的回应”。〔4 〕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着意把冷战描绘成意识形态的对抗冲突是为了给他们所从事的冷战戴上一个神圣的光环。但不可否认,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抗争是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冷战之所以爆发,也源于美苏两种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的碰撞。 二战后期,苏联在乘胜前进的同时,乘机在东欧、中近东和远东进行了扩张。苏联这样做虽含有乘机扩张共产主义的意图,但主要还是从保障自身安全考虑的。 苏德战争虽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也使苏联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战争给苏联造成了2000多万人的死亡,1710座城镇、7万多个村庄和3万多家工矿企业被毁,直接经济损失估计高达25600亿卢币。〔5〕这样,如何有效地防御侵略威胁,确保苏联国家安全,就成为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斯大林对外战略构想的中心课题。斯大林希望战后继续维持苏、美、英三大国合作,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持世界秩序,保障和平。同时,鉴于苏联历史上所遭受的几次大规模入侵多来自西部,斯大林力图通过把苏联西部边界向外推进,并在东欧建立一系列对苏友好的国家,把昔日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此外,削弱德日等昔日仇敌,在中近东和远东尽可能谋取一些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