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述 一、半个世纪来中国二战史研究概貌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已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经久不衰,常研常新,每年公开出版的有关档案、文件、书信、日记、回忆录及专著等有四、五百种之多。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始于40年代,50年代较为活跃,6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7月, 在哈尔滨召开了具有全国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术讨论会,翌年8 月在昆明成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先后组织召开过20余次全国性大型学术讨论会和各种专题学术讨论会。迄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战史学界除翻译出版国外有关二战的著作100余部外,还出版了二战通史著作10余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6部、论文集10余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论集》、 《法西斯新论》、《法西斯主义体制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抵抗运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与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历史的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政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进步》、《军事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纪要——起源、进程与结局》、《世界大战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等数十部专著、工具书、文献资料集等。此外,还出版了集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二战纪实文学和科普读物《二战全景纪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演义》、《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二战八大将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图集》等数十部。这些著述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冲破了西方中心论和苏联中心论的樊篱,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反映和肯定了中国抗日战场及其他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除上述著作外,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79年以来的十多年内,全国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文就多达1000余篇,其主要内容包括:二战起源研究、二战起点研究、二战性质研究、战争初期经验教训研究、国际关系研究、中国战场研究、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研究、战争结局与影响的研究等,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世界军事史研究室研究人员为主并吸收军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的三卷集《中国抗日战争史》(160余万字)和五卷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约300万字),业已面世或将陆续出齐,作为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献礼。此外,今年将出版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图书250余种。 其中,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图书有150余种, 主要是反映中华民族抗战和总结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图书,如《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等;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抗战中起中流砥柱作用的图书,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纪实》等;揭露和控诉日本法西斯侵华罪行的图书等。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图书计100余种。 总的来看,近半个世纪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二战史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努力探索,在二战起源、法西斯主义、绥靖主义、二战起点、二战性质、二战转折、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二战中的中国战场和欧洲第二战场、诸国战略指导等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的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我国二战史研究起步较晚,底子较薄,“文革”中受挫等多种原因所致,在许多方面距世界各国的二战史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有的方面还是“空白”。迄今,我国尚未撰写出一部具有权威性的、为世界所公认的、高水平的多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研究课题来看,涉及的面较窄,不够全面。就纵向而言,中国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仍在战争起源和战争初期上,对战争的中期转折和结局,以及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研究得不够,著述较少。从横向来讲,中国学者仍偏重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或纯军事问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战争经济、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二战中的科技战和心理战等其他一些重要专题的研究。第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中国学者较为注重实证研究,在尽可能收集国内外新解密的档案文献资料方面显得不足,有的研究人员仅仅使用一般性的二、三手材料,缺乏新意。对系统论、计量史学、比较史学等方法的运用,尚显不足。第三,在运用理论武器方面,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物辩证唯物主义,把握事实的总和,做到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这方面,有的青年学者明显不足,甚至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提出了政治倾向明显错误的观点。有的宣扬国民党及其将领的“丰功伟绩”;有的宣扬一些著名将领和历史人物的婚爱恋情、秘闻轶史;有的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片面宣扬美英法盟军及其将领在“二战”中的个人作用;等等。尽管是个别的,但已在国内外造成消极影响,值得重视,亟待克服。第四,对外学术交流虽已有良好开端,但总的来看,交流的面还不够广,也还不够深入。第五,重复出版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中国二战史研究若干重大学术观点介绍 (一)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89年8月15~17日, 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50周年学术讨论会,着重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等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二战史研究会顾问朱庭光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齐世荣教授在会上分别作了《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绥靖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题报告。他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这是因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对战败国任意宰割之上的,它不仅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引起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导致新的危机和播下战争的种子。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执政的日、德、意3国发动的。3.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巨廉教授还从世界格局和国际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颇有新意。有些学者明确提出了二战起源多因性问题,认为那种只由某一种因素引发的“决定论”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