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基因论的源起、内容与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和金生(1947-),男,河北保定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天津 300072;吕文娟(1986-),女,山西晋中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天津 300072

原文出处:
科学学研究

内容提要:

从生物进化与知识发展本质的联系出发,对知识基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通过深入探讨知识基因的类生物属性及其超越生物基因的特性,对模因论进行解读,并论证了借鉴生物基因来研究知识基因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知识基因的作用反馈机制,揭示知识发展传播的本质属性与规律。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字号:

      科斯教授在他一百岁诞辰之际接受采访时指出:“经济学有很多方面要多向生物学和医学学习——这两个学科从细胞层次(现在其实已经是基因层次)逐步上升到生物个体层次来研究人体的总体运转、不同器官之间相互协调方式,以及当某个地方出现问题需要修复时该怎样做。”

      其实,将生物学的概念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早在19世纪中叶,斯宾塞就提出了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将起源、变异、演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等概念引入了社会学领域,开创了社会生物学的先河。美国心理学家James Baldwin指出,自然选择绝不只是一个生物学定律;作为一个定律,它同样适用于其它所有有关生命和心灵的科学[1]。

      生物学广泛地与哲学、经济、文化、知识、心理学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诸如知识进化论、演化经济学和技术进化等诸多思想理论,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知识的发展同生物的进化有惊人的相似[2]。古代科学差不多包含着后来全部科学思想的胚胎和种子[3]。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读知识的本质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1 知识基因论的源起

      1978年,英国进化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首次提出了“思想模因(meme)”的观点。这被公认为是知识基因论的起源。接下来我们将对道金斯的“模因论(memetics)”做一个概括介绍,原因之一是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中,除了提到道金斯提出了“模因(meme)”这个已经广泛传播和运用的概念之外,并没有对他的“模因论”的相关描述;其二,Dawkins对“模因论”的论述对我们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生物基因类似,文化基因便是在人类文化的原始营养汤中所创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复制者,称其为“模因”。“正如同在基因库中繁衍的基因,借助精子或卵子,从一个身体跳到另一个身体以进行传播;模因库中的模因,其繁衍的方式是经由所谓模仿的过程而发生的,他将自己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4][5]。然而,正如同生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模因在模因库中的生存同样要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一个模因如果要存活下去,就必须比模因库中的其他模因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它们通常要像生物基因一样具有“长存性、生殖力和拷贝的忠实度”[4][5]。并且,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连续、渐进的变化,而且会产生许多的混合。基于此,“思想模因”(idea meme)的定义为:可以从某个人的头脑传到另一个人的头脑的事物。在高等生物中,存在着复杂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组,类似地,模因也存在着互相结合而存在的现象。人类具有一个独特的特性即是“有预期的意识”,而自私的基因,包括模因,是不会预期的,他们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复制者。

      2 从模因到知识基因论

      “思想模因”的提出在社会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众多的学者纷纷从“思想模因”的角度来分析人类文化的继承、发展与扩散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Bruce Edmonds认为,“模因论(memetics)”目前应用于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从历史学、人类学的理论框架到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等严格预设性的理论……将进化论与基因结构的模型应用于文化信息传播的领域;Edmonds进一步指出了“模因论”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令人信服的案例研究、模因理论模型的构建、模因过程的出现[6]。

      事实上,在社会科学领域,对“思想模因”的进一步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用“模因论”解释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包括信息观、思维传染观、文化进化观、模因符号观[7]等领域。

      1996年,两本主流学术外的著作奠定了现代模因学的基础:Richard Brodie的“思维病毒:模因的新科学”和Aaron Lynch的“思想感染:信念在社会中是怎样传播的”,提出人类的思想是由模因构建的,正如计算机的程序,模因是人类“思维计算机”的程序,而“思维病毒(virus of mind)”就像是计算机中的病毒;1999年,Susan Blackmore发展了Brodie,Lynch的思想,并试图将其与主流的文化进化论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引起巨大争议的、基于模因学的语言与人类自我意识的进化理论,用“模因”的观点来解释宗教、大脑、语言、利他、自我等现象,她紧紧扣住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Distin认为表象性内容(representational content)才是文化的DNA,因为不管某个模因的表现型作用是大还是小,只要它的表象性内容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就能被保存下来。Distin对表象性内容的解释是:“它的简单意思就是,作为信息一个组成部分的表象,模因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内容……一个‘表象’只是我们人类大脑装备(神经)承载有关这个世界的某个信息的细片”[8]。Distin还指出:看待文化变化同样也应该从两个角度,一个是模因的角度,一个是人类个体的角度,而文化的整体进化却是一个自主过程,个人对此的控制力极为有限[8]。

      另一方面,“思想模因”与知识进化论相结合,演化为知识基因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