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15(2012)02-0115-05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和消费社会的形成,“食品安全”一词已经越来越成为了带有鲜明的反思性或批判性思想特质的概念,承载着人类对新的伦理价值的期望、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采取多层面、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伦理学要保持它的实践性的品格和对现实生活的范导功能,就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的研究。 一 “民以食为天。”如果说在人类文明初曙的远古,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还是为了单纯地解决饥饿与生存的需要,那么随着生命意识的逐步觉醒,食品安全问题就被提到了人类的面前,获得了特有的道德意义。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日中数毒”就是一个证明。《白虎通·号》云:“……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神农氏之所以被称之为古代的圣王,既在于他教民耕作,也在于他“使民宜之”,因而成为中国古代道德的典范。不过在中国传统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在“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的框架中被思考的,并没有突显成为一个具有专门意义的伦理学问题。 严格地讲,食品安全伦理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安全就成了食品的生产、流通、监管和消费的最基础的价值诉求,它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命的权利与价值、社会的秩序与和谐,以及人类的现在与未来、代际关系的公正与正义等一系列重大的伦理问题。 正因为如此,食品安全伦理的研究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一个正在勃兴的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外,目前这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食品消费安全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从食品体系、政府监管与规制,食品安全模式、食品消费安全风险认知等方面展开。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行动优先领域”,成立了关于粮食和农业伦理的著名专家小组。该小组发表了一系列报告,讨论转基因生物、消费者、食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农业集约化以及渔业中的伦理问题。 美国学者Chrisian Coff出版了《The Taste of Ethics:An Ethics of Food Consumption》一书,深入探讨了食品消费安全的伦理问题。Ben Mepham的《Food Ethics》,Cathy Rozel Farnworth的《Creating Food Futures:Trade,Ethics and the Environment》等著作,讨论了食品伦理与贸易、环境的关系问题。国外一些学者还从政治学和政治伦理学的角度探讨食品安全问题。Marion Nestle在其著作《Safe Food:The Politics of Food Safety》和《Food Politics》中指出,“食品伦理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遵循饮食指导增进健康和幸福。如果伦理被看作是以好的举动对付坏的,那么,选择健康的饮食——并劝告人们这样做——将似乎是有道德的行为。”Guither的《食品说客:食品与农业政治的幕后操纵》、Gannon G的《食品政治学》、Chetley的《婴儿食品政治:对一场促销战略的挑战》等著作,透过食品安全的表象研究了其深层的政治伦理意义。Robert L.Paarlberg的《Food Politice》一书,详尽地阐述了在当今全球社会食品问题上,包括国际食品价格、饥荒、食品生产和人口增长、国际食品援助,“绿色革命”农业、肥胖、农业补贴和贸易、农业与环境、食品安全、有机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最重要的伦理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伦理研究也是国外学界高度关注的。这一研究集中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上。英国乔治·迈尔逊的《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一书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反对转基因食品;美国侯美婉的《基因工程——美梦还是噩梦》、英国生物学家迈克尔·赖斯和伦理学家罗杰·斯特劳恩合著的《天性的改良》著作等认为,把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制造人类的食品上是不合理的。Nuffield生物伦理学委员会则认为,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转基因食品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在诸多因素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应该谨慎对待。欧盟各国都成立了国家伦理委员会,关注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在内的生命伦理学问题,建立了强大的食品安全伦理规制和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形成了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核心的各种法律、法令、指令等并存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框架。 在国内,随着近年来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政府、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科技界、学术界、新闻媒体、非政组织以及广大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食品安全伦理问题研究方兴未艾,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 其一,关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安全问题的伦理研究。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已从“加工业”扩展到了“大食品产业体系”时代,应该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讨论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有学者指出,拜金主义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根源,要从思想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在人们的内心世界构筑起一道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防线。 其二,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研究。学界主要从伦理学和安全视角进行探讨,提出尽量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达成科学技术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共识,是转基因食品的社会文化伦理问题透视的目的所在。有学者指出,食品安全伦理是21世纪人类在以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审视食品安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道德主体行为善恶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必须考虑它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评价应该遵循有利、不伤害、公正与尊重四个基本原则。 其三,我国学界对食品安全的传播也颇为重视。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媒体现有的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着诸多问题:报道内容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模糊;互设议程,以讹传讹。有的学者认为,大众传媒在对食品安全这种人命关天且专业性很强的报道中,不认真求证,一味追求轰动;过度地炒作食品安全事件,损害食品企业的正当权益,严重地会伤害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邓如在《食品安全报道中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食品安全报道中频频出现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媒体“炮制新闻”,发布虚假信息,一味沉浸在“独家新闻独家发现”的功利想象中;“媒介审判”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媒体还在法院的判决之前,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超越职权对案件做出判断;部分商业媒体则以新闻传播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谋取私利,以权谋私、新闻要挟,而受贿新闻地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