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永庆,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从事伦理学原理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从道德的视角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环境、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道德操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公正、科学发展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道德价值,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升主体的道德素质,更新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15(2012)01-0001-07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道德研究,意在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为正确生态文明观的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提供理性的梳理和道德支撑,同时在实践上给予方法论的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种因素形成的复杂生态环境,同时又是多种社会关系的结合体。在此意义上,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道德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道德蕴意,依据之一是其中存在着多种道德关系。“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1](P434)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或是一种主观的诉求,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的活动。有人的活动,就必然产生一定的道德关系。道德关系就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意识,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所体现的人们之间特殊利益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道德关系简单而又复杂。其简单在于道德关系无非划为两种,即人与自然中的道德关系和人与人中的道德关系。但其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盘根错节的复杂道德关系。对此,需要给予科学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对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把握。人与自然存在道德问题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如何正确把握其中的道德蕴意则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争议点在于,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可以全部纳入道德领域。二是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三是人在与自然道德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中对道德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这里的生态是包含人的因素的生态,是人参与其中且以一定的活动方式与自然本身的运动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环境和运行态势。这也确立了我们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道德问题的前提。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无疑不能撇开人的自然属性,因为对人的研究,“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67)。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联系。人与其他生物同处自然生态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凭借而构成生命的链接系统。但这种意义上自然与人之间并不存在道德关系,道德是社会范畴。只有当自然进入社会领域,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具有了一定的人与人关系属性的时候,才可能从道德意义上去把握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旦具有了道德意义,就要清楚其中的道德主体,以及人在其中的作用及其力度如何。一般意义上,道德关系中的各方都应是道德主体,都有一定的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这是道德关系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但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中,自然是一种名义上的道德主体,自然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都是由人为其代言的。其在于自然既无法以主体之名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无法履行义务。就道德权利而言,自然有什么样的权利及其内在的价值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人的标准来衡量和界定的。在客观上,自然作为与人的道德关系不可缺少的要素,与人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其自身不能提出一定的权利要求,更不能作为主动的方面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只能通过一定反作用力让人们了解自然的发展需求,即便是自然具有了一定的人的属性也是如此。而人们也只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对自然诉求作主观上的把握,并由此而检点自身,并根据自然和人自己的发展需要,通过认识自然规律来矫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至于自然的义务只能是人代替承担了。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人是以自然为中介而发生的道德关系。也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通过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和谐的活动过程。在其中有一个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总要首先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精神需求。每一个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都要有不同的需求,且都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需求。其中不仅要依靠各种社会条件,而且要以自然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源作为基础。由此而产生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带来了人的各种权利和社会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由人的社会性及社会发展要求决定了个人与社会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结合就成为了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当人与自然相对时,这里的人应是一个整体的人,是一个需要以不同个体的共同利益为基点的社会主体。但这并不是说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不存在社会与个体的矛盾。以自然为中介既可发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可有个人与个人的关系,都要涉及到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问题,由此产生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发挥人与社会的共同作用,其中社会整体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个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毕竟是要与强大的自然相面对,只有依靠整体的力量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