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1)11-0024-06 国内学界对“道德困境”概念的使用有点混乱,有人将其视同道德难题①,有人将其作为道德悖论的一种②,有人把它界定为:对一项道德义务的履行就是对另一项道德义务的背弃③,还有人用其指称社会道德失范的状况④。这些说法虽差异较大,却没有一个堪称妥当。 先说第一种观点。道德困境是一种道德难题,但并非所有道德难题都是道德困境,比如对道德问题中的事实认定若存在困难,可说是道德难题,却不适宜称之为道德困境,所以“道德难题”与“道德困境”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等同关系。再说第二种观点。道德悖论应该是在道德逻辑推论中出现的问题,而道德困境则是在现实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三种观点的问题是对道德困境的界定偏窄,它所界定的道德困境,实际上只是道德困境的一种特殊类型而不是一般状况。至于第四种观点,可说是对道德困境概念的误用。因为“社会道德失范的状况”,显然更适合用“道德危机”的概念来指称。 笔者认为,对道德困境的理解应从道德选择入手,因为道德困境是行为者在做道德选择时才有可能会遇到的一种特殊情境。这个情境用西方学者的话说就是:面临令人困惑的两者取一的抉择。⑤ 道德选择的实质是选择善。对于一个有向善意志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善与恶之间,还是在善与非善之间进行选择,都不存在理智判断上的困惑和情感上的不适。但除了这两种情形之外,实际上他还会陷入这样的情境:在某一时刻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善,而选择者此时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而舍弃其他。这种情形就是道德选择的困境或道德困境。之所以称“困境”,是因为这已不是在善与恶,即正价值与负价值之间进行选择,也不是在善与非善,即有无价值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善与善,即正价值与正价值之间进行选择。由于各种善都是人之所欲而不愿放弃,善善选择往往置人于理智上左右为难、情感上痛苦不堪之窘境。 如是可知,道德选择的所谓“选择善”,其实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除了指要在善恶之间弃恶留善、在善与非善之间弃非善留善之外,还指要处理善与善的冲突,在善与善之间选择善中之善。 人生可说是由一连串的选择构成的,每个人在这一连串的选择中,都可能遇到一些道德选择的困境,这些道德困境就像一道道难以穿过的路障一样困扰着人生前进的步伐,于是如何穿越这一个个的道德困境就对人生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智的选择会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不明智的选择则会使我们的人生误入歧途,甚至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不良后果。个人是这样,其他形态的主体亦类似。如社会管理者倘若处理不好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或稳定。 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道德困境?对此,中外学界迄今还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一 道德困境的类型与成因 若想找到有效应对道德困境的方法,首先需要搞清楚道德困境形成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困境的具体表现异常丰富复杂,难以一一列举,不过从道德困境的根源方面说,道德困境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为需求性道德困境,简称需求困境。需求困境指选择者对某一需求对象的获得要以舍弃其他需求对象为代价。需求困境源于需求的多元。人有多种不能相互替代或不能相互通约的需求,这些需求都要靠一定的对象来满足,但在某一时刻受条件所限,人只能在两种或若干种需求对象中选择其一而舍弃其他。对人来说,每种需求对象都是一个善,不论得不到其中的哪一个,都对人的生存发展不利,因而在需求对象中做非此即彼的取舍,注定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需求困境每个人都会遇到,并有极其多样的具体表现,孟子说的“熊掌与鱼不可得兼”,是其最平常不过的形式。虽然熊掌与鱼不可得兼这种发生在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善善冲突似乎很难说是道德困境,但对之稍加改变,说“书与鱼不可得兼”即重精神还是重物质属于一种道德困境则不会有什么疑问。孟子同时说的“生与义不可得兼”,则是需求困境的最不平常的形式。⑥ 而美国电影《苏菲的选择》中苏菲不能兼得儿子和女儿,则是既最不平常也最令人痛苦的需求困境。除此之外,在自由与有序、金钱与尊严、机会与人格、理想与实际等任意的两个需求对象之间,也都有可能出现需求对象“不可得兼”型的道德困境。 其二为利益性道德困境,简称利益困境。利益困境是指选择者对一种利益的保全,必须以舍弃其他的利益为代价。利益困境源于利益的多元。每个人或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或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利益多元的事实。正常情况下,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可以相安无事,但在某些社会历史条件下或特殊情境中,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却会发生冲突而无法两全。比如在遇到需要救助的穷人时,当事人就会面临是解囊相助为穷人,还是视而不见为自己的利益冲突;又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来袭,也让许多人面临这样的利益冲突:是“保大家”还是“保小家”?利益困境在任何社会中,都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形,即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困境、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困境、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困境、集体与集体的利益困境和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困境。只不过在存在剥削或阶级对抗的社会中,利益困境会是一种常态;在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利益困境或许就不再是常态。但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也不能完全避免。若从整个人类世界的范围说,利益困境还会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个人与人类、集体与人类和国家与人类之间。对一个有向善意志的人或选择主体来说,在利益困境中,不论舍弃自己的利益还是其他主体的利益,都会使其感到为难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