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是表征人的否定现实和追求理想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学。哲学的根本性的文化内涵,是以概念批判的方式而构成的确立“神圣形象”、消解“神圣形象”和消解“非神圣形象”的形而上学历险。形而上学历险中的“后形而上学”并不是放弃以理论形态表征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的终结”,而是以哲学自身为直接批判对象所表征的当代人类的“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自我意识。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01 期

字号:

      一、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学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个命题具有双重含义:其一,不能用哲学方式代替其他方式;其二,不能以其他方式代替哲学方式。因此,对哲学的理解,就是对哲学以何种方式把握世界的理解。从这种思路出发,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区别于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哲学方式”的特殊性质和独特价值,在于它是人性的理论自觉,是一种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学”,即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形而上学”。

      哲学的形而上学,根源于人类的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然而,人的生命活动并不是动物式的本能的“生存”活动,而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①的“生活”活动。“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为自己绘制客观世界图景的人的活动改变外部现实,消灭它的规定性(=变更它的这些或那些方面、质)”,“使它成为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客观真实的)”②。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的“现实性”变成“非现实性”,也就是使人的“理想性”成为真正的“现实性”,这就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人永远以自己的“对象性”活动而实现自己的“目的性”,人永远创造着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人本身和人所创造的世界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因此,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理想性的、超越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即与世界否定性统一的存在,也就是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存在。否定现实和追求理想,是人的“形上”本性;以理论形态表征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理想的追求,则构成哲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形而上学正是以理论方式表征了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理想性、超越性和创造性的自我意识。

      实践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实践活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决定了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③。基于人类实践本性的人类思维,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或最彻底的意义上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并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这就是人类思维指向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终极关怀”④。哲学的形上追求,从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上说,正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思维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也就是理论地表征了人类思维“仰望星空”的“终极关怀”。因此,哲学的形而上学,始终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自我超越的理想性追求,是一种以理想关照现实和反省现实的“形上之思”,是一种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文明的活的灵魂”。

      否定现实和追求理想,是人类的“现实的生活过程”。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始终充满着理想的冲突与搏斗、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历史的迂回与前进。由此构成的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扑朔迷离、色彩斑斓的文明史画卷,展现的是人类发展过程的否定现实和追求理想的历险。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人类发展过程的历险,追究世界、历史和人生的奥秘,反思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探求政治理想、社会正义、道德基础、价值诉求的“抑制不住的渴望”,则构成哲学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历险。因此,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从根本上说,是以理论的形态表征了人类文明的历险。

      在人类文明的历险中,人类的实践活动始终存在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思维始终存在着“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因此,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在自己的形而上学历险中,始终存在两个基本矛盾:其一,作为人类思维“至上性”的理论表征,它力图以“绝对真理”的化身为人类提供永恒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变革却不断地否定“绝对真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其二,哲学把自己的“绝对真理”作为判断、解释和评价一切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而哲学自身的发展却实现为哲学挣脱自我解释循环的自我批判,也就是实现为哲学自身的变革。因此,在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中,从其对待“形而上学”的根本理念上看,可以区分为三种基本的理论形态:一是“不知其不可而为之”即把哲学当作“绝对真理”化身的“传统形而上学”,它成为今人所诟病和“拒斥”的“形而上学的恐怖”;二是“知其不可而不为之”即以“科学”取代“哲学”的“拒斥形而上学”,它成为今人所反思和批判的“科学主义思潮”;三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即把哲学视为人的“形上”本性的理论表征的“形而上学追求”,它成为今人所倡言或拒绝的“形而上学的复兴”。从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看哲学史,“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本质上是实现了形而上学由“不知其不可而为之”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革命性变革,即:把“形而上学的恐怖”变革为“形而上学的追求”,把作为“绝对之绝对”的超历史的传统形而上学变革为作为“相对之绝对”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形而上学历险中的三种理论形态,从根本上说,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人类文明的历险,因而成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即哲学。通过对人类文明史的总结和概括,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概括为“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三种历史形态。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它对人的存在的历史形态的理论表征,构成了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的总体进程:以自然经济中的人的存在方式为根基,确立表征“人的依赖性”的“神圣形象”,以“绝对真理”的化身规范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恐怖”;以市场经济中的人的存在方式为根基,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和表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无限理性”的化身规范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这就是西方近代以来的“理性形而上学”;以人的未来的或理想的“全面发展”的存在方式为指向,揭露人在诸种“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和表征人对自己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向往和追求,以“有限理性”的化身批判地反思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现代性反省中的“后形而上学”。确立“神圣形象”、消解“神圣形象”和消解“非神圣形象”,构成哲学形而上学历险的根本性的文化内涵,因而以理论形态表征了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