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萧致治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文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840年,中国大地爆发了改变历史进程的鸦片战争,1949年,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1840年到1949年,其间不过110年,中国却跨越了社会发展的两大阶段,这是中外古今未有的大变。在这场由封建社会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变革中,和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相伴随的,是接二连三的改革。这些改革都是面临严竣挑战而采取的应战措施,它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有不少失误,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挑战与应战

      鸦片战争从性质来说,无疑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义战争,是西方殖民者以地球为战场发动的一连串战争的继续,是它们强迫“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重要一环。但是,若从社会制度考察,则是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向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挑战;如果按科技发展水平来衡量,又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工业文明向中国落后的科学技术、农耕文明的挑战。面对这两种挑战如何回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

      当时的西方,英、美、法早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在西方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封建制度在全世界的灭亡已成定局。科技生产方面,自从18世纪60年代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相继发明之后,一场以蒸汽为动力,以机械代替手工的工业革命迅速展开。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率空前提高。“在同一时间内,中国人纺一磅棉花,英国人出于机器劳动的高度的生产率可以纺好几百磅”。(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中译本,第1卷,第639页)这种机器产品的低廉价格,很快成为摧毁手工业品的重炮,以致“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以后就会夺去中国成百万工人的饭碗”。(恩格斯语,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1卷,第214页)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清朝统治者中的顽固派依旧麻木不仁,不思振作;投降派则被敌人的大炮吓得胆落魂飞,“惟以和夷为事”,甘当侵略者的附庸。只有那些有远见卓识的改革派,既看到西方侵略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又没有被敌人的船坚炮利所吓倒。他们勇于正视现实,积极寻求对策,为迎接西方挑战,提出一个接一个的改革方案。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鉴于鸦片战争惨遭失败,意识到要有效抗击西方侵略,必须师法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毅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建议在广东虎门外设立厂局,仿造西洋船炮;同时允许商民设厂,发展民用工业;还提议设立译馆,翻译西方书籍,汲取西方各种有用知识。他们在迎接西方科技挑战方面作出了最早的回应,他们虽然无意根本改变封建制度,但却异口同声地赞扬了西方民主制度。

      到了50年代,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发生,清朝统治陷入更深刻的危机,西方列强也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因而有识之士提出的应战措施,较前有了明显进步。60—90年代,他们的改革主张已由注重军事技术转移到经济和政治改革。1859年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效法西方的改革方案。同年,中国第一个留美归来的学者容闳提出的7条改革建议,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1861—1862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的40条改革意见,也把改革扩展到采西学、制洋器以及某些政务。70年代起,他们开始把政制改革提到突出地位。郑观应鼓吹设立议院,通上下之情;郭嵩焘公开提出,设议院是“立国之本”;王韬主张“君民共主”,变法自强,并批评洋务派只注重西方船炮是“徒袭其皮毛”;陈虬在图强16策中,具体建议各省、州、县应一律设立议院,凡地方大事,必须集议而行。中央也应设立议院,国家大事,均要由议院议定始行。经济改革方面,郑观应大力鼓吹“商战”,认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郑观应集》上,第614页)。薜福成主张“恃工为体,恃商为用”,“以工商立国”(《振百工说》)。这些改革主张,成了后来变法维新的先导。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紧接着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亡,近在眉睫。甲午战争的惨败,极大地刺激了民族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爱国人们的共同心声。各地兴学会,办报刊,设学堂,鼓吹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康有为等顺应时势,不但提出了改革方案,而且通过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把改革推向高潮。变法维新和反帝爱国的义和团相继被中外反动派绞杀,清政府威信扫地,人心丧尽,一个以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建立共和民国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随即兴起。孙中山等革命派抱着“振兴中华”的宏图大愿,组织了革命团体,提出了革命纲领,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政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中国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革命胜利以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满怀热情发展实业,修筑铁路,开发矿藏,希望建设一个富强康乐的国家。但年轻的共和国很快又被帝国主义扶植的新走狗袁世凯扼杀了,改革再一次遭到严重挫折。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一批激进的爱国知识分子目睹中华民国有名无实,于是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的冲击,把改革由政治经济领域推进到文化思想领域。其中一些进步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很快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革命纲领,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后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制改革方面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回答西方社会制度的挑战方面,不但赶上了西方,而且超过了西方,向全世界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