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伯 1937年生,江苏海安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同道合作主编过《中国国民党史》、《中国历代奏议大典》等书。撰有《应当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义和团运动与古典爱国主义终结》、《论新爱国主义形成》等论文数十篇,凡百余万言。 对19世纪末酝酿20世纪初爆发的辛亥革命如何论定?这几乎是多余的问题。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结论;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因为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也几乎是学术界的共识。然而,笔者以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没有失败。相反,作为运动本身,正以其巨大的惯性,以新的形式,排除一切阻力,继续缓慢地向前发展。所谓的“辛亥革命失败”,其实只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派在取得辛亥革命胜利后,在新的政治角逐中遭到失败。为什么将运动中一派的失败看做整个运动的失败呢?我想这是否跟多年来史学家的史学主导意识与政治主导意识同构;跟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正统史观”、“英雄史观”、“政治史观”有某种关联呢?兹特就此问题,略输芹曝之议,斗胆献疑。谬误之处恳请批评匡正。 一、关于社会革命运动成功和失败的理论界定 为了论题开展,笔者以为要对社会历史进程中一场有相当规模的革命运动或社会改造运动作出界定:是成功还是失败?应有统一的界定、衡量标准。无统一界定、衡量标准,则无法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而且,这统一标准只能是从革命运动或社会改造运动的最本质特征中概括抽象而成的具有普遍性品格的理论原则。不能是主观随意性的根据某种需要而设定的标准。那么这一标准是什么呢?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实践和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笔者以为这一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1.运动的基本目标——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是否完成?这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因为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原理可以断定,当某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在已经失去活力,阻碍社会发展成为严重障碍的情况下,社会才会发生革命或改造运动。革命和改造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障碍,为发展开辟道路。因此是否完成这样的任务就成为衡量界定革命或社会改造运动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标准。2.运动是否形成积极的成果?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和保存?革命的过程是破和立的过程。破旧立新,清除腐朽,扶植新生。破固然重要,立更重要。破是为立而破,只有立,破才得以彻底,才能达到发展更新的目的。因此立的内容和形式就成为衡量革命或改造运动成败的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3.运动后的社会发展总趋势和该运动的基本思想理论、路线是否保持一致?亦即运动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发展、深化?这是衡量革命和改造运动是否正确,是否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准。如果与社会发展总趋势不相符或根本违背,即使第一、第二标准取得成功,最后还是要失败,要被历史所抛弃,这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胜利可言。因此,这三条标准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衡量鉴定革命或社会改造运动成功还是失败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标准。舍此便无法正确衡量、鉴定运动的成功或失败。揆乎此,结合社会历史的实践可以看出:作为一场有一定规模的革命或社会改造运动,所谓的“失败”,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经过长期的酝酿、组织、准备、爆发的运动一开始就遭到敌对势力镇压,组织被摧毁,队伍被打散,再也无力东山再起,从此星流云散,消声匿迹。如历史上的某些农民起义,某些历史人物发动的改革运动等。这种类型的失败,除了当时产生的社会震憾,事后在人们心灵中留下的影响外,未能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积极成果,此之谓“失败”。 2.经过长期的酝酿、组织、准备、爆发,建立公开的组织或建立政权并将运动纲领、目标、任务具体付诸实施,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改造实效。但最后仍然遭到敌对势力的镇压;运动的主要力量被打败或被摧毁,再也无力恢复;运动中形成的积极成果,包括各种组织、社会改革措施均被彻底取消;反动势力重新恢复原有的统治,社会秩序经过震荡重新复原。如历史上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欧洲早期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等。这一类型的“失败”,除了规模、影响等较前一种“失败”更大、更深刻以外,它在完成运动所规定的特定社会历史任务方面,已形成一系列可观的积极成果,只是这种成果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旋被消灭而已。此亦谓之“失败”。 3.经过长期酝酿、组织、发动的运动虽然具有相当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完成了运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并形成一定的实效,但由于其指导思想、运动目标、运动的方法手段错误,违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但不能有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最后为社会广大群众所认识,所反对,所否定。这也是一种类型的失败,如十年文化大革命。 以上几种“失败”,是真正的彻底的失败。除此以外的“失败论”,恐怕就值得斟酌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界定、衡量标准的误置,以致引起判断的失误。对此,我相信所有历史研究工作者都会同意:我们研究历史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古人。否则古人便一无是处。研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只能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即“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和评价。“判断历史的功绩,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2〕。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 本人提出辛亥革命失败论的质疑。 二、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辛亥革命是胜利还是失败?判断的依据:一是历史事实。二是正确科学的历史观。即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鉴定标准。没有第一条不行,光有第一条没有第二条也不行。因为在错误的历史观或不恰当的衡量鉴定标准检验下,同样的史实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笔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而不是失败了的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