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小杰的烦恼 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否与同龄人正常交往,不仅仅是有没有人愿意跟他玩的问题。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交往能力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能否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是衡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某个孩子不能与同龄人正常交往,就会存在孤独、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消除,就会对其心理状况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某个孩子在他的儿童时期缺乏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活动,就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学者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病的成年人,在他们的儿童时期大都非常孤独。 小杰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班里非常孤立,没人跟他玩,哪个学习小组都不愿要他。更令人难过的是,每逢期末评选优秀、推举三好学生时几乎无人想到他,他在班级如同一个局外人。小杰的妈妈曾和班主任沟通情况,询问这是为什么?班主任说,据班长反映,不是大家拒绝和小杰一起玩儿,而是他经常让大家扫兴,因为他不仅经常开口伤人,而且很自私,自己的东西不许别人碰。同学还反映,小杰的妈妈经常在同学打电话问小杰作业或通知什么事情时,拿起另一部电话监听,像个侦探似的。大家觉得跟他在一起很别扭,所以都躲着他。听班主任这样说,小杰妈妈既自责、又害怕,担心这样下去,小杰会变得越来越孤独。 小杰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因为每个校园中都不乏小杰这样不会与同学交往的孩子,我们非常有必要探讨如何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问题。 正常交往容易使人获得成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日后成功。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为他提供更多的学习榜样,从而对孩子的社会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同时还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互助和互利的过程。每个人均是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展自身能力、健全人格及规范行为方式。孩子更需要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到他人影响,从而获得社交能力,以及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 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中逐渐懂得在进行集体活动时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而要兼顾别人的感受,若想玩得开心,还需大家商量,得到大家同意才行。这种合作意识的形成对孩子日后独立处事,快速适应新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反,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交往的孩子,往往难以适应校园环境,由于无法在群体中找到朋友和支持者,自然成为一个孤独的旁观者。因此,每个家长都应注重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也许有人会问:不爱交往的孩子听话、安静、做事专注,让家长放心,难道不好吗?还有人会问: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中不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屑交往之人,对此又该怎样解释呢? 虽说历史上有过一些口讷贤才,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交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曾指出,适应现代生活之人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善于与外界广泛接触,善于交际”。一个喜欢交往且具有交往能力的人,与不喜欢交往、缺乏交往能力的人相比更容易获得成功。 交往能力培养四要素 1.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是人际沟通的桥梁。人们借助语言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增进了解。家长应在孩子幼儿期(3~6岁)和童年期(6~12岁)努力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这一时期是“口头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语言发展水平如何,将会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可惜有些家长对孩子之间的交往很不重视,认为孩子在自家玩儿才更省心,反正以后要长大,到那时再教他与人交往也不迟。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在他的幼儿期、童年期得不到必要的与人交往能力的训练,就会与同龄孩子言语水平拉开距离,使他在与同龄人交往中缺乏自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即越不会说就越不敢说,越不敢说自然更加不会说,愈发不敢与人交往,成为群体之外的孤独者。 2.多鼓励,多赞扬 有研究者发现,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差,不愿交往,不善言谈,均与父母责备过多、监管过度有关。有些父母为了显示自己不娇惯孩子,经常当着外人的面说孩子“不大方”、“见不得人”、“上不去台面”、“没出息”等。殊不知,这些自谦的语言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因为处于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自我认识能力尚低,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容易受成人评价的影响。如果家长说他“不大方”,很可能导致他认定自己真的就是“不大方”,从而畏惧与人交往,或者担心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不佳,害怕被人嘲笑。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显得紧张时,应装作没有察觉的样子,同时巧妙地活跃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忘掉紧张。 3.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家长过分疼爱、过度保护,担心孩子与别人在一起会吃亏、受欺负,连同学打来电话也要监听的话,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缺少安全感,同时还会把孩子的伙伴儿推得更远,使孩子愈发孤独。家长应该利用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让孩子接触不同年龄的人。在活动之前或进行中,家长教孩子懂得一些社交礼仪规则,比如:对长辈怎样表示尊敬;对同龄人如何表示友好;对客人怎样表示欢迎等。当孩子遵守一定规则且能灵活运用时,他自然会得到他人赞扬,增强自信,从中体会到交往乐趣,从而愈发乐于交往。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和同龄人相处,不敢主动接近他人,孤独地站在一边充当旁观者,不妨将孩子的朋友、同学邀到家里玩儿,让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得到快乐,提升他的交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