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不养“啃老族” 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殊不知,犹太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以色列家庭教育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当孩子想要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时,犹太父母会告诉他的孩子: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富爸爸们对这样的教子理念更是鼎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在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别误会犹太孩子帮父母做家务,或者让孩子出去打点小工,是受钱的驱动,是把家庭关系退化成金钱关系。在犹太父母看来,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犹太人对孩子的培养,重视长线投资。他们不会担心,孩子今天去练摊了,就代表他要一辈子练摊。只有让孩子们品尝了生活的真实味道,才能使他们寻找到人生的坐标,才能激发孩子们树立人生理想的愿望。相比之下,锦衣玉食的孩子反而更不容易树立目标。 犹太家庭一贯以产生博士为荣耀。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类专业人才,其人数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对犹太父母来说,他们愿意支持孩子读博士、博士后,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拿到一纸文凭,而是帮助孩子拥有实现美好人生的能力和素质。 不让孩子陷入甜蜜陷阱 犹太家庭教育之所以成功率很高,就在于他们很重视从小给孩子建立家范。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家范、尊重家长,他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很多小技巧,如:家长们特别建议学校组织一些“了解家情”的活动,从而让孩子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和明确自己的责任。 我儿子所在的中学就曾经组织过“爸爸妈妈的一天”的社会调查。让孩子们调查爸爸、妈妈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所做的事情,这让儿子和他们的同学感触颇深。儿子回来跟我说,在调查总结课上,好多同学都哭了,他们没想到,爸爸妈妈挣钱是这么不容易。一个曾经跟妈妈要名牌溜冰鞋的同学,参观了妈妈所在的工厂,亲眼看到妈妈和同事们一起在嘈杂机器声中忙碌的背影,他惭愧地说:“调查那天,我看着妈妈的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了。”他为自己平时不珍惜妈妈的劳动果实而羞愧。 以色列家长有一个教子谋略特别可爱,翻译成中文大意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他们要创造什么条件呢?要做什么?原来,不论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父母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炼孩子的意志和逆商。很多犹太富爸爸们还经常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比如带孩子一起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参观或做义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 家长退后做孩子军师 以色列孩子读到小学高年级后,家长绝对不会盘旋在孩子头顶,他们只是在关键时刻才出现。即家长从孩子身边向后退一步,做孩子的军师,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负责参谋、观察、提醒,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包办代替。 我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有一位做医院院长的好朋友,一天,我和他聊起了孩子职业选择的话题,他对我说:“我不会跟孩子说,‘医生收入高,所以你报医学院吧’。因为,他如果只是为收入而做医生,迟早会后悔的。医生行业极其辛苦,没有治病救人的理想,只是受金钱力量的驱使,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位好医生。所以,我想让他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后再作出选择。” 这种后退一步让孩子挺身而出做选择的爸爸在以色列很普遍。犹太父母正是因为爱孩子,为孩子人生大计着想才选择退居二线,以此锻炼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自我选择能力。他们说,如果孩子没有自主性,就算家长这边吹响了冲锋号,孩子那边却可能是鸣金收兵了。与其如此,家长还不如分析孩子们的特质,做他们的参谋和军师,帮他们尽快找到兴趣和愿景,让兴趣和愿景代替自己焦灼的身影,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更富有理想的世界。